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种数学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但由于其竞赛的性质,对于绝大多数的初中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并不适合直接用来做中考试题.如何才能发挥数学竞赛题的优势,又能使其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实现竞赛试题与中考试题的有效契合,进而实现“鱼与熊掌兼得”.许多中考命题工作者对此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2.
题目:如图1,AB∥CD、AD∥CE,F、G分别是AC和FD的中点,过G的直线依次交AB、AD、CD、CE于点M、N、P、Q,求证:MN+PQ=2PN.  相似文献   
3.
题目:如图1,AB∥CD、AD∥CE,F、G 分别是AC 和 FD 的中点,过 G 的直线依次交 AB、AD、CD、CE 于点M、N、P、Q,求证:MN+PQ=2PN.(2007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浙江赛区复赛第14题)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授课时要对一些常见的、重要的数学模型的本质进行有效而有深度的揭示与变式.  相似文献   
5.
文[1]提出了解决三角形中两倍角问题的四种方法,并列举了四个典型的例题加以阐述,读后受益匪浅.笔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后发现,这四种方法竟然都可以用辅助圆的方法统一加以解决,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题策略,现整理如下,与各位老师共交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