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一、探究背景。适逢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在我市展开,新课程进入我市各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变学习方式、重塑民族精神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既有写景记游的散文,又有感事抒怀的古诗,情趣丰富,意蕴深厚,佳词美句颇多,应多读多诵,于诵读中体味多变的景色,从中探寻作者复杂的心境,品味不同的思想感情,受到多方面的人文熏陶,并进行适当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故乡》是一篇经典课文,教案很多,多是从小说的三要素着手(情节、人物、环境),抓住“变”字作文章。为避开这个老套路,本设计拟从“悲凉”切入,以追寻“悲凉”作为教学的主线:先整体把握,寻找全课的情感主线,然后循着这个主线不断追寻;通过从现象到本质、从内容到形式的追寻探究,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4.
实施新课程,老师们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语文综合性学习了。尽管在培训会上听了诸多专家的报告,这“性”那“性”地抄了一大堆笔记,但在实践层面,老师们仍然是一头雾水,找不着北。按照专家的理论,大家在课堂内外竭力地向那些“性”靠拢,几次活动下来,倒也热热闹闹,生成了一些东两,但就整个课的形态和过程来看,却是姜予牙的坐骑——“四不像”。那些“性”,诸如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等似乎都有了,  相似文献   
5.
【单元教学设想】宏观世界,气象万千:微观世界,奥妙无穷。本单元,编者用通俗而科学的文字,揭示了大自然语言的独特、克隆技术的神奇、恐龙灭绝的奥秘、生物入侵的危害、声音世界的微妙,既增长见识,又启迪智慧。学习本单元,要求:1.知识和能力维度——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阅读科学小品,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语言风格,提高速读、筛选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不是吟风弄月,附庸风雅,而是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培养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的审美化就像溶于水的白糖,不露痕迹,但喝上一口却清冽甜美,滋润心田。师:同学们,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看过一部外国故事影片《桥》,影片中的桥凌空飞跨,把两岸险峻的山峰连在一起,构成了一道美丽的奇观。(教师点击鼠标,屏幕映出一座美丽的桥,几个游击队员历经艰险终于接近这座桥,他们正被这座桥的美丽所迷醉。这座桥的工程师也在深情地注视着这座自己设计的桥。一游击队员“:美…  相似文献   
7.
从2001年开始,荆州市荆州区作为省级课改实验区,在课程改革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与探索。中考评价制度改革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水区,该区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以积极的实践勇趟课改深水区。  相似文献   
8.
语文,天然地承担着审美的功能,审美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审美教育理应摆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文质兼美的语文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它是学生感受美的基本凭借。教师应该在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去认识这个美的世界、把握美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要达到这一目标,至少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激发学生探究美的欲望。特别是当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距甚远时,这种情境的创设就成为必须。创设的情境…  相似文献   
9.
1979年元旦刚过,我所在的生产队倾其所有,买回一台14英寸的凯歌牌电子管黑白电视机。打这以后,队里的那间大仓库就再也没有平静过。刚好是农闲时节,有的是时间,乡亲们每天早早地坐在电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十年的新课程洗礼,语文课堂已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满堂灌、满堂问已被许多教师摈弃,代之以多元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对话教学已成主流教学形态。在这些对话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