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主义伟大的新生事物。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资产阶级的必由之路。但是,多年来,这个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却被“四人帮”诬蔑为修正主义的东西,进行了恶意的诬蔑,颠倒了是非,混淆了黑白,搞乱了理论,搞乱了思想。今天,在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中,拨乱反正,还按劳分配以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是时候了。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社会上以及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同志对战后帝国主义经济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对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和当前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议论最多,分歧最大。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同大家一起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美好远景正在激励、鼓舞着亿万人民的劳动、战斗、学习和生活。为了胜利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党中央在响亮地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同时,重申了在思想政治方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品的特征以及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是发挥文化产业经济影响力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因为文化产品的诸多特性,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十分丰富,可以对经济发展的各个部门包括工业、服务业、以及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两个伟大发现,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那么,两者的关系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是先发现历史唯物论,尔后,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才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其依据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是在1845年马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文选》,是反对教条主义,解放思想的产物,它记录了时代的脚步,反映了人民的声音,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它对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中的又一颗明珠。《文选》内容十分丰  相似文献   
7.
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还是一个永恒的经济范畴?这个问题在五十年代末期经济学界曾经开展过讨论。近因《经济研究》一九七八年第十一期摘要发表孙冶方同志的《要全面体会毛主席关于价值规律的论述》一文,“价值范畴”的归属问题,又重新引起讨论。讨论中,有商榷,也有支持。一九八○年《经济研究》第二、六期分别发表的胡亿生同志的《我对价值规律问题的一点认识》和张云德同志的《价值不是商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此,中国进入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卫兴华自选集》(学习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自选集》)记录了著名经济学家卫兴华教授在中国经济转轨中的理论贡献。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大地“左”的政治运动不断,特别是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这时的经济学也成了张春桥等打人的棍子,在“左”的棍棒下,许多经济学家如孙冶方等遭到了残酷的迫害。卫兴华教授在那特殊的年代,几乎每次“左”的运动都受到冲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他满腔热情地参与拨乱反正,努力推动经济转轨。在“四人帮…  相似文献   
9.
10.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不仅纠正和澄清了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种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而且对于近年来正在深入开展的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为我们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