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改革单一的课程结构 实行“规范加选择”教育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实行“规范加选择”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应该改变必修课程是学校生活的全部这样一种单一结构的学校结构模式和办学模式。应该实行五个“板块”相结合。第一个板块是指育人的隐性课程。这个隐性课程,是对...  相似文献   
3.
我们高考,每一门学科都是150分为满分,对于能力有差异的学生,我们是不是每门学科都要教150分?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可能我们太忙了.因此忽视了一些常识性问题。有些现实问题不太好说.我曾经在北京的一个国际会议上编了一个寓言故事——《老虎当校长》。  相似文献   
4.
5.
年初两会上,人大代表批评三十年来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超越了教育内部的变化,这些还余音绕梁。而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掷地有声。前者反映的是人民大众的心声,后者表现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不可动摇的决心。智慧的教育是顺势而上的教育,智慧的教育应该让教育改革由会场走进课堂。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的情感基础,现在做老师,又要象老师,又要不象老师。不象老师又象什么?我想咱们老师的这张脸,最好在24小时中有变化,这张脸应由三张脸合而为一。在课堂里我们是教师,要诲人不倦;在生活中,我们是长者,要以身作则;在课余,我们是学生的朋友,应该开诚布公。学生只有觉得我们又象老师又不象老师,象自己心目中最崇拜的人,最敬佩的人,最可亲的人的时候,他们才会把我们当做知音或知己,才会对我们打开自己心灵的门窗,对我们倾诉衷肠。我们也才能了解到学生对知心朋友才能说的悄悄话。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  相似文献   
7.
在价值观念发生冲突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加强德育,使德育工作具有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我的想法是:实事实办,建设德育工作的九大系统。德育作为与诸育并立的完整的独立实体,在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诸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片面追求升学率,排挤德育,贬低德育的作用、地位、功能,也由于人们认识上的片面性,把德育工作简单地理解为“务虚”,把实事误解为虚事,以至于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丢掉,不能放到应有的  相似文献   
8.
在开放,改革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要从针对少数先进分子制定要求转变到面向绝大多数方面来.不能只顾一头.当前尤其要向全体学生宣传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统一;民族腾飞、国家振兴、社会发展与个人奋斗的统一;个人致富与共同富裕的统一;权力与义务的统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予以充实.敢于创新,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致富,作为一个创造型接班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应引起教育者的注意.时效观念,空间观念,成才观念,价值观念等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应该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中去.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传统的人,而是现代  相似文献   
9.
如何搞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应从观念上的变革开始。众所周知,当前,开放已经成为基本的国策,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开放带来的不仅是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带来的也不仅是体制的变化。开放、改革形成的冲击波必然形成观念的冲突。如果教育工作者不注意教育外部条件的变化,依然用旧有的观念去教育学生,那怎么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呢? 譬如,对一些缺乏进取心的学生,一些老师常在下意识中,用“不好好读,将来考不取学校,只好摆馄饨摊了”之类的话来开导学生。过去学生听到这类开导,常常默默无语,而今则不然,有的学生要问:“电影里称赞个体户是不要国家铁饭碗,甘捧瓷饭碗的为国分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