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北京白塔寺附近的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很安静,并不像其他医院一样人头攒动。8月5日,《神州学人》杂志记者和全韩中国学人学行联谊会副会长王卫军来到这所医院,探望一位名叫宋悦琴的留韩学子,只有22岁的她正在这里接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冶疗。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思政教育更加重视,所以要构建思政教育网络多维互动的育人机制。师生间的互动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要不断拓展师生交流的空间和维度,以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国家要致力于构建有效的社会实践机制,以拓展互动空间,建立良好的网络互动交流机制,为师生的互动提供平台,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3.
谭卢敏  冯新刚 《科技广场》2007,(11):201-202
本设计采用ARM微控制器检测水煤浆球磨机给料量,并运用PID进行自动调节,对给煤、给水、给药量进行快速、稳定、严格的控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通过移植μC/OS-Ⅱ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到LPC2210内嵌的ARM7核上,并移入LwIP协议栈,实现网络通信协议,并可以通过Internet观察现场设备给料量的数据,不必亲临现场,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都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加大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实施力度,落实中央关于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意见,积极宣传北京引才用才政策,9月18~20日,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海外学人中心联合主办的“2010海外赤子北京行”活动在北京举办。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重要指示5o周年,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和神州学人编辑部于5月14日和5月22日召开了两次纪念座谈会,邀请了一些留学回国人员代表、有关方面的专家到会交流或作书面发言,教育部国际合座谈会现场。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主持座谈会并讲话。与会者回顾历史,畅想未来,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小平同志这一重要指示的巨大作用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学生在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时,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中所涉及的专业性强、理论知识和实验紧密联系的知识点,经过多年摸索和尝试,在借鉴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结合学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提出"四位一体"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该方案包括课程教学模块、课程设计模块、大学生竞赛模块、第二课堂模块4个部分,各模块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补充。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取得一定效果,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解和应用都得到提高,对后续课程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汉 《神州学人》2009,(10):11-14
陈汉,1979年生于浙江,2002年7月.2005年7月相继获中国政法大学学士、硕士学位,2008年7月获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2007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2008年7月回国。2009年3~7月于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讲授民法、罗马法等课程。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月26日,第十二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以下简称“留交会”)在广州举行,此次留交会吸引了世界各地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留学人员,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地政府代表团和高校、科研院所、创业园区、创新平台以及企事业机构的代表近3000人参加了盛会。  相似文献   
9.
宋永华,1964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市,1984年在成都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1989~1991年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1991年留学英国,1997年,他作为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工程学教授就职于布鲁内尔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2004年7月当选为英国工程学的最高殿堂——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成为了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留英华人。他在能源、信息和控制工程等领域享有国际声誉,曾发表300多篇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著有5部英文专著,先后担任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国家“千人计划”首批入选者之一。2009年回国,现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  相似文献   
10.
饶子和,1950年9月出生于江苏南京,197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82年获中国科学家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85年留学澳大利亚,于墨尔本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92年任牛津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研究员,1996年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实验室主任,2000年任清华大学“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并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2006年5月任南开大学校长,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与重要病毒和肿瘤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创新药物的研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申请专利8项。曾荣获“陈嘉庚科学奖”和第三世界科学院最高奖——“第里雅斯特科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