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五年制教材第四册第十一课教学目的要求:参看自然第四册《教师用书》P.8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认识消化的意义,消化器官的组成和功能。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用鱼鳔实验理解消化的概念,用唾液消化淀粉实验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课作为科学启蒙教育课,强调引导学生对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进行“重新发现”,这种获取认识成果的探索就是创造。我们要在自然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为他们今后向较高层次的创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课教材已经有两年多的改革试验,不少有志于改革的教师正力求在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上来一个大的转变,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儿童亲自动手,依靠自己的感官去认识事物。初步改变了“满堂灌”、仅用演示实验验证现成结论、束缚儿童主动获取知识的状况。但是,我们感到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还很不足。我们在教学中一般说来仍是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课的教学改革,要根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要为造就一代创造型的新人打下基础。用这样的眼光来衡量当前的自然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一些问题应引起注意。一、注意变传统的实验方法为儿童的“搞科学”活动,让儿童在动手的过程中,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第五册第七课)主要通过实验使学生懂得声音产生的有关科学道理,培养他们的操作、归纳、推理的能力。由于学生区分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有某些混淆,观察物体振动频率的快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只要求学生获取“长的、粗的、松的、厚的等发出的声音低;短的、细的、紧的、薄的等等发出的声音高”的感性认识,要求掌握“振动频率快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因此对同一节课尽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听了应飞老师的课从中受到启发,对本课作了如下的设想。 首先可利用起重机模型(即滑轮组装置),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定、动滑轮的区别并画出简图。接着由“既然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那么使用它是否也有省力或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的疑问引路,让学生作如后的探究:①能否使用一个滑轮组装出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自行探求与应用知识的能力,是自然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们运用探索性实验改革传统实验课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锻炼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培养勇于探索、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努力优化自然实验课的教学。现结合《电磁铁》(第六册第八课)的教学,谈谈我们的做法。一、合理简约与分解探索过程在探索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探求与科  相似文献   
8.
探索性实验是在教学活动这一特定的条件下,让学生去体验人类能动认识客观世界的经历。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施加影响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主动探求于他们自己看来是全新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探索性实验是在科学地简缩人类认识历程和突出所要解决问题的主要特征的前提下,适当减缓学生主动探索事物规律的认识坡度,去进行能动认识的学习活动。探索性实验不仅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更着力于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探求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来德国这些日子,有一件事一直让我耿耿于怀。那是我到柏林刚上学一周的时候,大家都对我这个“老外”感到很新奇。一下课,女生们总围在我的桌前,男生们也会问我一些关于中国和我本人的问题。有一个男生跑得最勤,他叫Tim,长  相似文献   
10.
来德国以后,我几乎天天要跟地铁打交道。白天,坐地铁去上学,晚上,坐地铁到语言学校补习德语。周末出去玩,我坐的也是地铁。柏林的地铁四通八达,非常便利。地铁没有专门的售票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自动售票机。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买月票、日票、两小时有效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