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冯蔓 《老年教育》2009,(8):14-14
上世纪50~7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根本无法在中国建立情报站,也不具备一定价值的情报内线,这是全球情报界公认的事实。前苏联驻北京大使搞不到情报就满大街偷邮箱,更成为情报界的笑话。  相似文献   
2.
驻守琉璃     
从来没有看见过琉璃的我 ,就连这名字都有一种陌生感 ,翻查字典才知它原来是一种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成的釉料。而与它的结识却是在余秋雨的散文《琉璃》中 ,题目的新奇内容的新颖正是我被灌醉的主要原因吧 !从一个个瑰怪的琉璃中走出了一个爱国至深的艺术家杨惠珊女士 ,一个高于自身利益着眼于民族尊严乃至整个国家声誉的中国人 ,她所作的一切是伟大的 ,值得歌颂的事实。但从她身上最影响我的是 :一个人一生中要明确自己应该放弃什么 ,敢于挑战征服什么 ,在成功后能够看清自己。或许这一点才是杨惠珊女士毅然放弃恢宏的演艺事业 ,而投入…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50~7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根本无法在中国建立情报站,也不具备一定价值的情报内线,这是全球情报界公认的事实.前苏联驻北京大使搞不到情报就满大街偷邮箱,更成为情报界的笑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