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论《浮生六记》的情爱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恋情美、性爱美、相思美、情趣美、至爱美等方面,对《浮生六记》的情爱美作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论述,从而揭示了作品表现的人的积极本质力量和人文精神。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与审美价值,理应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文学史上拥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词散曲作品,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它所包含的意象的丰富性、意境的审美性及其所具有的含蓄性、跳跃性、空灵性,甚至多义性等都让大学生们在学习时感到难以理解与欣赏,甚至困惑,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教学中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其中“情景再现”教学法在古典诗词散曲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从现状、依据、具体的古典诗词散曲作品对“情景再现”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对“情景再现”教学法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词散曲作品由于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与当代大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古典诗词散曲作品所包含的意象的丰富性、意境的审美性及其所具有的含蓄性、跳跃性、空灵性、多义性等都让许多大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与欣赏,甚至困惑。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在古典诗词散曲作品的教学中,尝试制作、运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课件配合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命运新论这一透视角度,从苏轼的情感命运和政治命运两个主要方面阐释和论证苏轼的悲剧性命运,从而揭示出中国古代优秀文人悲剧性命运的某种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先生《苏东坡突围》的分析论述有其独到之处,同时也有一些主观色彩较浓的地方,从而引发了作者的一些思考:"乌台诗案"原因的多重性;被贬黄州后,苏轼人生观、心理状态的纠结性。以期为人们正确、多元地理解苏轼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6.
古典文学诗、词、散曲作品教学中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创意境"教学,包括"背景创意境教学"、"色彩创意境教学"、"特征性景物创意境教学"、"特定时空创意境教学"、"多角度创意境教学"等方面.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