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方修辞学的某些技巧、策略、领域以及辞格等各种手段的运用可以用来阐释或者更好的说明合作原则的运用,但是当我们出于礼貌或者其他一些特定的目的考虑时,又迫使我们不得不违反合作原则的其中一个原则甚至更多原则,从而更好的达到西方修辞学中所追求的修辞效果。举个例子说明,Hermagora’s“StasisTheory”中的Issue of quality就是为了创造特殊的语境或者所谓语境的重构(recontextualization)来达到修辞的效果,与此同时,在renamethefact期间我们又不得不违反合作原则中的一个或者一些准则。  相似文献   
2.
诠释与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和诠释分别以话语的效用和对话语的理解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与人文科学各部门尤其是语言研究关系特别密切的两门现代基础学科.在其自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这两门学科既互相参照、互相依靠又不无矛盾和冲突.二者关系因而既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又导致截然不同的表述.对这些表述的分析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这两门学科的认识,也提高了我们对西方当代学术形态的总体了解.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修辞学科建设近三十多年来步履蹒跚 ,未能取得人们一度预期的重大突破。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 ,西方修辞学界将目光局限于学术话语内部 ,仅期望通过和其它学科的互动确立自己的学科地位 ,则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修辞研究是西方人文和社会科学中和实践的关系特别密切的一个部门。修辞学科的中心任务是对发生于当代西方社会、文化、政治生活中的各种修辞实践高屋建瓴地作出富有阐释和指导意义的理论表述。如果忽略了这一根本任务 ,西方修辞学科将难以摆脱被边缘化的命运 ,更不用说将自己发展为一门当代显学。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流失迷"及其因应之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外跨化交流研究主流都以对交流的“诚意推定”作为出发点。这样做虽然使研究人员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语言和化代码转换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却忽视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即相互冲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利害关系不可避免地将在各种跨化交流中得到体现,因而交流的意图很可能远非单纯。本从分析信息发源的不同意图造成的不同后果入手.针对当前东西方话语流通现状,提出了我们因应跨化信息解读中与意图相关联的失误和迷惘的三个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