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刘亚进 《辅导员》2013,(22):53-53
<正>"卢沟桥的狮子"在北京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处于第八单元第24课的位置,二年级下学期本就处于低学段和中学段的过渡期,而本课更是在整册教材的最后部分,因此,由识字教学为主到阅读教学为主的过渡感越发的明显,这是把本课宏观地放在学段中去分析所显现出的特点。就本课而言,我将从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创新点、亮点五方面进行分析。一、知识点本课知识点以识字为主,必须做到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抓重点字进行指导。在字音方面,"栩"容易只看右半部分而误读为"yu"。"爪"是多音字,在"爪子"一词中  相似文献   
2.
饶鉴  刘亚进 《考试周刊》2013,(25):29-30
任何对人物的认知,都应该是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中西方不同的人性假定,催生了不同的政治人物报道视角和报道效果。西方政治人物的报道理念是建立在"人性本恶论"基础之上的,因而报道更加注重对政治人物的监督;而中国的政治人物报道理念则是建立在"人性本善论"基础之上的,因而更加注重对政治人物的宣扬。本文从人性论入手,深入解读中西方政治人物报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