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浅谈提高兽医外科手术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兽医外科手术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本人从兽医临床工作的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道,是中国先秦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蕴含着古人丰富的思想,并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逻辑起点。道的原始意义是“道路”,在老子、孔子的时代被引申、转型为“道理”之类的意义。但老子道家之“道”和孔子儒家之“道”有着明显的差别,相对而言,前者更侧重于“自然”之道;后者更侧重于“人伦”之道。两种不同内涵的“道”,在中国古代文论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回顾这几年初中新课程改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进行了各式各样新课程培训,也搞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无论是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模式的构建,以及课标解读工作的开展……无不是为了孩子的明天。目前很多学校都使用了导学案,效果不一,也还存在一定误区。为此对初中物理导学案与高效课堂的关系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改革技校内部现行组织结构形式的角度,就如何突出技工教育特色,实现理论实习教学和学生管理的一体化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理论依托和价值所在。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法律制度迈向创新与守正的基本底线。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是人民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的系统阐发。具体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价值是人本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时代和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人民为中心既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在全面迈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道路必然彰显独特的制度价值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6.
"无法度量就无法管理",这是管理大师Peter F.Drucker精辟的论断,他这里所说的"度量"实际上讲的就是"评价"。在高校信息化的管理过程中,同样也离不开评价。评价不仅能充分展示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也是制定下一步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参考指标,并且还能为整个信息化系统控制提供操作依据,指导项目过程管理的开展。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评价也逐步从以"投入为主"衡量信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物理教学中,有部分老师想营建一个高效课堂,可忽视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有老师比较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却忽视了课堂的效率,这两种课堂都不够完美.一个完美的课堂应该是效率在趣味的产生、趣味融合在高效中,一个趣味的课堂也是一个高效的课堂,一个高效的课堂也是一个有趣的课堂.下面说说我对在趣味中营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现象之一 :小学入初中 ,“差生”比例增多 ,一些乡镇农村初中 ,学生因学习跟不上辍学 ,个别地方失学率达 1 0 %以上 ,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造成严重影响。现象之二 :在某地区中小学运动会上 ,40 0米比赛终点 ,就有少数运动员需人搀扶 ,自行扑倒在地者时有出现 ;80 0米、1 50 0米以上中长距离比赛 ,中途退出者屡见不鲜 ,终点出现上述现象者更为严重。目前在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还可以举出诸如此类不尽如人意的事例。就现象之一而言 ,学习上课程的难度、环境的改变、人的智力开发情况等诸多因素 ,固然起一定作用 ;就现象之二而言…  相似文献   
9.
当今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一方面,网络、传媒的便捷使他们便于掌握大量信息,另一方面,种种社会思潮又给他们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这对于思政课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马史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必须经由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有效转换才能真正在青年大学生中“入耳、入脑、入心”;教材体系,亦须经由教学体系的有效转换,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中的大学生婚恋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了强烈冲击,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完全建立。在这一特定的转型时期,高校德育尤其是大学生婚恋道德观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分析大学生失范的婚恋观,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育大学生健康高尚的婚恋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