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原文化圈与20世纪河南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原化圈给予20世纪河南作家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对苦难的抗争以有对中原化的反思,构成了20世纪河南学创作的两大母题。河南学创作的活力来自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不断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20世纪河南学的欠缺主要表现在:对自身发展缺乏足够的理性批判精神;作家的知识结构尚不合理,艺术视野不够开阔。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学开始了新的崛起。  相似文献   
2.
王 :刘老师 ,您好 !您是多年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著名专家 ,而且我们知道 ,您也非常关注中学语文教学 ,对此有深入的体会与思考。今天 ,我受《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的委托 ,非常荣幸地对您进行专访 ,请您就自己长期以来的教学与研究经验 ,谈谈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首先我想问的是 ,您认为学好语文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刘 :兴趣 !毫无疑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授、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北京回答记者 ,他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奖时 ,脱口而出的是“兴趣” !可以说 ,中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我…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辑佚著作,《现代作家佚文考信录》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辑佚视角的选择,一是由辑佚走向阐释的理性选择。在辑佚对象上,本书关注于四类报刊,即综合性文化报刊、国民党所办或受其影响的报刊、国统区艰难生长的左翼刊物、战时刊物及边缘性的地方小刊、宗教刊物、学生刊物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一位相当复杂的历史人物。一方面,在一个时期内,这位时代的佼佼者以其非凡的功绩名噪一时;另一方面,随着历史潮流的急遽前进,他又一次、再次地扮演了逆潮流而动的角色,受到了历史的嘲弄与唾弃;晚年,他在学术研究方面又为后人留下了足资镜鉴的成果。梁启超的复杂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丰富性。历史本身慷慨地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5.
召唤兴趣     
2002年12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展现了一个动人的画面:一群大学生正在和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进行一次饶有兴味的对话。一个学生问丁肇中先生:“您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丁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兴趣,兴趣会推动你一直向前走!”我很欣赏丁肇中先生根据自己的实践提出的这一富有启示性的见解。像学习物理一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样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原始色彩的内在力量。兴趣本身具有强烈的冲动性和亟待满足的驱动性。兴趣的源头是人的心…  相似文献   
6.
《鸿门宴》里有“生彘肩”句,对于句中“生”字的解释,历来说法不一。余行达释“生”为“全”字之误;梁溪苓则认为是半生不熟;蔡伯仁解“生”与“胜”同,可解为“又肥又香”;《实用古汉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版)860页:“生的,与‘熟’相对。《史记·项羽本纪》:‘则与一生彘肩。’”(左右就给了他一只生的猪腿)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一文将“生彘肩”释为“故意用生彘肩试樊哙”,  相似文献   
7.
阮章竞同志走向诗歌,经历了一段极不平凡的旅程:从学绘画到作油漆工,从抗日救亡歌咏队员到剧团团长兼剧本创作员,这位我国诗坛的优秀诗人,从二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在广阔的生活和艺术天地里,遨游了二十余年之后,才终于选择了诗歌。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多,煤炭的开采规模也不断加大。在开采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这样才能保证开采工作正常运行,而皮带机的运行问题在开采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设计才能使皮带机更加平稳的运行。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五年五月四日,在鲁迅的支持下,在河南开封创办了一种新的日报——《豫报》。《豫报副刊》是随《豫报》发行的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副刊,每日出版十六开纸四页。现在看到的《豫报副刊》共一百四十期,至一九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豫报副刊》由吕蕴儒、高歌、向培良等人编辑。吕蕴儒,名琦,河南人,鲁迅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任教时的学生。高歌,山西人,高长虹之弟,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学生,狂飙社社员。向培良,湖南人,狂飙社社员。《豫报副刊》的编者,后来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10.
师陀小说漫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位默默工作的作家师陀(芦焚)是一位在三十年代初期步入文坛的作家。原名王长简,河南省杞县人。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他在为自己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里门拾记》写的序言中说:是数月前的事了,一位编辑先生命我写一点“自己”,兼用作序.现在序是写成了,但是关于“自己”我却以为应该留给伟人们专利;而我呢?只是一个小人物,对于自己的过去既不甚留意,其实也不配写什么去耗费印工和纸张。假如还能活下去的话,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