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方法古已有之,但统计方法进入哲学家的视野却是近百年的事情。机械观的衰落和数学渗入社会科学领域,既使统计方法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又使它获得了极其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大数现象和概率统计规律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广泛地存在着所谓大数现象。这类现象在其变化发展过程中具有几种不同的可能性,究竟哪一种可能成为现实,带有偶然性,故而又叫随机现象。但大数现象或随机现象决非无规律可循,它们遵循统计规律,具有概率性质。例如,按照现代物理理论,放射性衰变是一种随机现象。任何一个原子究竟在什么时候衰变,完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命题的意义在我国,自从邓小平同志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明确肯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观点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应当说,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这个论断的重大意义都有待进一步揭示。不久前邓小平同志又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无疑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为了在理论上论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命题,重要的是首先明确它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意义,而不是作学究式的考据。事实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命题,可能导致完全不同方向的结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  相似文献   
3.
论学派的科学社会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借助库恩的术语,科学的发展是通过不同“规范”的嬗替来实现的。规范决定于一个科学家集团的选择,同时又决定该科学家集团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所谓科学家集团,也就是比较广义的学派。科学史证明:学派之间的自由竞争导致新旧理论的不断更替,这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常说:应当允许百家争鸣。说法不一,道理相同:因为整个历史都指向科学发展的这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科技革命究其实质,是生产力革命,是管理革命和知识革命,同时,也是人类解放最重要的物质条件。生产力革命近400年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首要表现是生产力获得了空前发展,而这一发展的首要根源则来自科技革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将科学技术视为推动“历史的有力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科技革命促使现代科技并入生产,直接转换为生产力,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近代科学革命与现代科技革命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思想的大解放、大革命,后者则体现为对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科技与生产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哲学反思:从辩护到审度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对科学的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即捍卫科学的辩护,质疑科学的批判,以及省视科学的审度.为科学辩护与批判科学的倾向往往在激烈较量中趋向极端,这种畸形的局面终于导致向所谓审度立场的转换.审度为全面、深入地认识科学提供了一条恰当路径;尤其对那些易于在两极间摇摆、迫切需要真正树立科学精神的国人,这种清醒的科学反思是当下极为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人物访谈的形式,探讨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对图书馆的本质、图书馆特色馆藏、图书馆专业化服务等方面的思想和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7.
科技革命是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当代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使科学与社会一体化,使人工自然成为社会生活的直接基础,因而科技革命将直接发生为社会形态的革命;科技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并最突出地表现为信息化、生态化和全球化三大趋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发展史的基本预言,被生产力的新的发展所证实;社会权力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知识上升为第一位的力量,因此在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时,必须以新的方式来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当代我国哲学教育的错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哲学在当代中国曾经是名副其实的显学。20世纪50、60年代的学哲学运动,使哲学术语和概念成为全体中国人挂在嘴边的名词;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曾使人们更自觉地再次关注哲学的学习;进入90年代以后,虽然哲学教育的学术化和专业化水准有了长足进步,但专业性的哲学教育已成为门可罗雀的冷门,普及性的哲学教育则早就沦为一种形式和过场。这固然可部分地归因于转型期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但也暴露出了当代我国哲学教育积重难返的诸多流弊。在这些弊端中,哲学教育方法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而这个问题,又源于对哲学教育研究的忽视,使哲学教育成为…  相似文献   
9.
自然、人文、社科三大领域聚焦原始创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刊在科学技术部办公厅调研室的指导下,就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原始创新”话题,举办了一次题为“自然、人文、社科三大领域聚焦原始创新”的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从各自领域对“原始创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剖析,其中不乏耐人寻味、切中肯綮的见解和观点。为了引起学术界更多地关注“原始创新”,我们将与会学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关于技术哲学的两个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追溯了技术哲学两个传统划分之来源,认为从本质论的角度把技术哲学划分为工程学传统与人文主义传统,虽然根源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但需要纠正一个误解,即以为时至今日,工程学的技术哲学仍仅仅对应于科学精神,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则独享人文精神.应当强调,当前工程学传统与人文主义传统正在走向融合;对技术哲学应多研究一些问题,少贴一些标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