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从对一元价值谓词“好”、“坏”和二元价值谓词“更好”之间的关系出发,首先回顾了偏好逻辑中用二元价值谓词定义一元谓词的各种方案。然后,文章介绍了vanBenthem利用语境从一元谓词定义二元谓词的工作。文章着重分析了在这一背景下语境的概念和性质,并提出了两种逻辑的方法刻画语境。本文重点给出了语境的模态语言、语义模型,并对涉及语境变化的三条有效规则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
偏好是哲学、博弈论、决策论和效益理论等学科的核心概念,偏好及其逻辑性质在行为哲学和理性选择理论中尤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偏好的概念使得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变得多姿多彩,它驱使着我们在尘世的种种行为选择.然而,偏好不是静止不变的,建议、命令、以及其他的信息不断改变着我们的偏好.近年来,逻辑学家们开始对偏好的改变进行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关于偏好变化的模型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采取AGM理论研究偏好变化,给出变化的逻辑公设.第二、采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动态认知逻辑的方法,对偏好的具体变化机制进行研究,给出动态偏好逻辑系统.无论是上面提到的哪种方法,都是采用定性的视角,即,偏好被表示成一个序关系.与此相反,本文采取量化的视角来研究偏好,利用偏好赋值函数给出偏好的量化语义.就逻辑语言而言,我们给出一个包括命题常元的新语言.这个语言既简练又富于表达力.基于这样的量化语义,处理偏好变化的方法就与以往的方法有所不同.根据经典的乘积更新的机制,我们提出了新的加法规则和一个参数化规则,来刻画偏好赋值的细微变化之处.同时,我们给出一个动态认知赋值逻辑,并证明其完全性.此外,我们还考虑道义逻辑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本文给出的模型同样适用于道义的情境.特别是,这个新的模型能够解决困扰人们已久的义务冲突问题.最后,针对赋值偏好模型,我们定义了适用于它"赋值互模拟".而且,我们还进一步给出了一个新的互模拟概念"距离互模拟"以结束本文.  相似文献   
3.
2010年4月25日至26日"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中国逻辑学会现代逻辑专业委员协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单位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博士生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内容涉及到数理逻辑、哲学逻辑和逻辑哲学的多个分支和领域.这些报告展示了我国逻辑学目前发展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