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执政目标,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和谐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制定完善的竞争规则,促进社会和谐与竞争的良性互动,这无疑对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明时期,知行关系成为理学家关注的焦点,从“知先行后”到“知行合一”,知行及知行关系被理学家赋予积极的道德内涵。由知行关系到格物致知,理学家同样赋予格物致知以丰富的道德意蕴,并把格物致知作为一种提高个体道德修养的必要手段。理学家的知行观,迎合了统治阶级加强道德教化,巩固宗法等级秩序的需要,对促进封建统治的稳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重视知行关系道德价值的同时,却漠视了人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3.
在19世纪90年代,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实现国富民强的理想,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辛探索。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维新变法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几乎同时开始,这两大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运动虽然都没有取得成功,但却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这两大政治运动的思想形成、政治纲领、失败原因及内在联系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殊途同败的历史必然性,更深刻地把握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