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观察实验课在自然课中大约占了整个课型的50%以上,而且内容极丰富,是学生最爱上的一类课。观察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为完成这类课的教学任务,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运用“探索—研究”法上好观察实验课。  相似文献   
2.
课文《怎样认识物体(三)——土壤》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土壤的主要成分,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实验教学法,进行优化教学设计,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1 野外观察取样 首先,观察选择的地点最好能符合以下条件:①土壤下层是天然的母土,而不是房渣土或炉灰之类。②土壤所含动植物活体、动植物  相似文献   
3.
如何加强学生实验教学刘定友(湖南永顺民族师范学校附小416700)实验教学,是自然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学科深入改革的主要途径,它主要以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观察)为主。但在实验过程中,分组实验(观察)比演示实验具有更大的优...  相似文献   
4.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校教职员工学习素质教育思想以来的体会,也是我们在长期的基础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并把它作为我校的办学宗旨。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夯实基础教育,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具有扎实基本功的人才,让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成为每位基础教育工作者亟需探讨的课题,我们在实践中,树立了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的观念,认真做好“三个一切”。  相似文献   
5.
“差异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逻辑方法和实验方法,也是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差异法”就是通过观察、分析一个现象在某一场合下能出现,而在另一场合下不能出现,这两个场合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余的条件完全相同,证明那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导致该现象发生的条件。本文试以“露”为例,谈谈“差异法”教学的一般程序。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二册中的课文《怎样认识物体(三)——土壤》,教学重点是土壤的主要成分。我在本课教学中,优化教学设计,指导学生进行土壤成分分析,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一、野外观察、取样野外观察能使学生认识土壤在自然状态下的许多特点,为土壤成分分析积累感性资料。观察前教师要做二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要对学校内外的土壤进行调查、取样分析,看用哪块地的土壤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自然教学改革的第一个台阶是“分组实验”,那么第二个台阶应是“强化讨论”。目前教师对于前者比较重视,而对于后者则比较忽视,教师仍习惯于把正确的结论告诉学生,分组实验的意义也相对削弱。在某一项观察或实验中,学生肯定有各种各样的认识,有的深刻,有的肤浅,有的全面,有的片面;有的正确,有的错误。但是不管怎样,这些认识是儿童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就《小电珠》一课为例,谈谈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激趣引疑,促进创新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我用导线、电池、电珠组装一个串联电路,只让学生观察到发光的电珠,并有意使电珠时亮时灭。这一实验现象,激发好奇心,引起学生疑窦:为什么电珠发光会时断时续?为了让全体学生观察清楚,我把实物扫描图展示给学生,通过CAI课件,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