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东汉的《太平经》一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史学界曾对《太平经》的作者、思想及其与黄巾起义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近年来,又有不少同志继续进行研究。从发表的一批研究成果来看,分歧仍相当大。一部分同志将《太平经》作为农民阶级的思想资料来研究,其中有些同志还认为《太平经》是“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是当时农民阶级要求的集中表现”、“是我国历史上农民阶级流传下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代末,史学界有些同志发表文章,认为《太平经》是“农民道教经典”,是“我国第一部农民革命的理论著作”,张角的太平道是“以《太平经》为经典的”,黄巾起义“在理论上就是依据《太平经》的”。不言而喻,作者是将《太平经》看成与黄巾紧密相联的。以后,又有同志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太平经》不是“农民道教经典”,它“与黄巾思想绝不相似,而是两种敌对的阶级意识的反映”,与黄巾无关。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太平经》的研究一直为学术界所瞩目。先后发表的论著甚多,观点歧也很大。笔者几年前曾写过一篇文章,略述《太平经》的思想,认为它是一部全面维护封建制度,“助帝王化天下”的道教经典。近年来重读《太平经》,也看了一些专家研究《太平经》的论著,颇受启发,但也感到一些问题仍有提出来重新讨论的必要。如《太平经》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太平经》的“周穷救急”是否反映了农民的要求?《太平经》有否平均  相似文献   
4.
农民战争的思想武器问题是整个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农民战争的思想武器,不但对我们研究农民阶级的思想发展,而且对理解农民战争的性质、特点及历史作用都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一些报刊陆续发表有关文章,展开讨论。笔者在此发表一点浅见,与不同的观点进行商榷,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全国展开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后,史学界的同志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禁区,对中国封建社会中的“让步政策”问题重新进行了讨论。这对于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繁荣社会主义的历史科学是很必要的。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究竟有没有“让步政策”?如果有的话,它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在历史上又起什么作用?本文想结合西汉初年的历史实际,谈谈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并与一些持不同观点的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年爆发的波澜壮阔的黄巾大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利用宗教作掩护的农民大起义。它有力地冲击着东汉王朝的统治,使之临近崩溃的边缘,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农民战争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据《后汉书·皇甫嵩传》载,张角曾提出四句宗教谶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作为动员农民起义的口号。长期以来,对这一口号的探讨,是黄巾农民起义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多数同志认为,这一口号是以宗教谶语的形式来表达农民的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2期发表了张志哲等同志写的《王莽与刘秀》一文,文章的重点虽是论述“光武中兴之业”,但涉及到绿林、赤眉起义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笔者读后,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这里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批评指正。一在《王莽与刘秀》一文中,张志哲等同志认为“两汉之际的更始、赤眉政权是封建性的,奉汉室为帝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王莽推翻后的更始政权与赤眉政权,都是残虐昏庸的封建政权”,“更始、赤眉、诸雄,以乱滋乱,以暴易暴”,因此不得人心。而刘秀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二○九年七月,在祖国东南大地,卷起了革命的狂飙,陈胜、吴广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从大泽乡开始了。这次起义不仅揭开了中国农民战争史的序幕,而且以它光辉的业绩彪炳于史册,永为后世景仰。陈胜在号召群众起义时,响亮地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许多同志在研究这次农民起义时都注意到了,并把它作为起义的口号。尽管他们对这一口号革命性的估计有  相似文献   
9.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是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大风暴,它持续几十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农民起义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目前,高等学校通常采用的几部中国古代史教科书都是将184年二月爆发的张角兄弟领导的黄巾起义(“前期黄巾”)称之为“主力”、“高潮”,而将其失败后再起的黑山军、青徐黄巾、白波黄巾、益州黄巾等(“后期黄巾”)视为“高潮”过后的余波。将前者放在主要地位,详加叙述;对后者则寥寥数笔带过,编著者心中的“主”、“次”是很分明的。有的同志还认为:后期黄巾主要是饥民,缺乏政治信念,目光短浅,所以容易投降、蜕变。因此,后期黄巾是“缺少光辉的”。这些看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