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洱的长篇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在德国读者中受到欢迎,首版已卖出一万册。这是一部继《花腔》之后见出李洱的独特与深刻的小说,一幅21世纪初的“乡土中国浮世绘”。作者选择农村村委直选与计划生育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政治性与政策性较强的事件构成小说的中心情节,是需要相应的智慧与勇气的。小说女主人公孔繁花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复杂而又单纯的乡村女性,她谋求村长连任及其最大化运用权力资源的活动之最终的失败,呈现出中国乡土社会覆盖面极广的由利益链连接的权钱交易网。贯穿全篇的标题“石榴树上结樱桃”,表现了李洱在《花腔》中已成功运用的喜剧美学修辞:反讽与荒诞。  相似文献   
2.
(一)和新中国同龄的当代文学已经度过了三十五个春秋,走过了一段光辉而又曲折的路。它的年轮上,记载着成绩和经验,也记载着缺陷和教训。正象一个人总要经过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才能够比较地成熟起来一样,当代文学和我们的共和国一起进入了盛年这一成熟期。这里选择了知识分子这个角度,是因为它的兴衰际遇和祖国的命运以及当代文学的发展关系比较密切。作为一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历史”,尽管是很不完备的历史,它的  相似文献   
3.
读管桦同志的短篇小说《葛梅》,仿佛是欣赏一幅色彩明丽、形象生动的人物画。主人公葛梅,既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叱咤风云的气概,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女收购员。作者以精巧的构思,运用烘托手法,把葛梅的丰姿与神彩,刻画得栩栩如生。描写普通劳动者的形象,离不开普普通通的劳动生活。要表现葛梅这样一个把美丽的青春贡献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女知识青年的形态美与性格美,如果抽去了她生活与成长的背景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走出女性神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理论观点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了阐释,认为以女性书写的世俗化走出女性神话是其创作的基本倾向。张爱玲拒绝了超现实的家庭神话和虚幻的女性本质,以平静的写实作底子揭开了家庭婚姻生活厚重的帷幕,让衣冠楚楚的“饮食男女”们一个个现出了他们的凡胎俗骨。全文从三个方面结合张爱玲的身世及个人感情体验对其作品中的情绪象征、意象氛围、人物心理分析及婚姻生活中的两性关系、亲情关系等进行分析,从而对其独到的女性意识从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的角度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的话     
今天,我们以"历史中的个人"作为话题各抒己见,是想在前几个话题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历史文本(小说或史料)的阅读,发现并阐释隐含其中的历史真理."真理"这个词已经被我们遗忘、冷落得太久了,在一些文学研究者眼中,这个世界上和文学中究竟有没有真理可言似乎也成为一个问题.可是在我看来,无论是在历史中、在现实社会中、在文学文本和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真理都是存在的.我们缺的不是真理,而是对真理的发现和认知.  相似文献   
6.
我作为一个当代文学研究工作者,以浓厚的兴趣参加了省现代文学学术讨论会。情况正如刘增杰老师所指出的那样,现代文学的研究视野在向纵深拓展。我们意识到了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整体,现代文学是当代文学的一种传统一种渊源,当代  相似文献   
7.
性别:女性文学研究的关键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旧世纪之交的十来年,我国女性文学研究正在进行着静悄悄的学术转型,其标志是:女性文学研究的关键词正在由“女性”而转向了“性别”。由此,女性文学文本与男性文学文本甚至历史文化语境构成的“巨型文本”,将作为互为参照比较的互文本被纳入研究者的研究视野。性别的双性视角,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忧虑的话题,回到日常生活,也许能够有效地争取两性平等对话与男女主体间性的和谐。性别视角应是双性视角,应避免对性别视角的过度阐释。论文以现代女性文学研究引入性别关键词所带来的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例,阐明了以女性主体性为价值支点进行文本解读的创造性,多文本互文性解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三) 如果说以上围绕着西方两次女权运动以及西方的和我国的女性文学研究的思想背景、发生发展过程所展开的一些理论问题,是属于人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问题的话.那么现象学的“回到事物本身”则为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方法论出路,进而言之,是为女性文学研究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内在统一提供了可能。现象学关注的是意义的呈现,以现象学为哲学思维基础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期的语境和一个时期文学有直接的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文学说什么和怎么说,决定作者以什么身份说话.语境决定修辞,而修辞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言说中的写作身份.语境与写作主体之间的张力决定了各种不同的写作身份和不同的修辞行为.9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在几种话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张力和缝隙中调整了自己的写作身份,寻找了自己的话语空间.综合了“人--女人--个人“这一人的价值与女性性别相统一相协调的女性文学写作身份,为世纪之交的女性文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新的因素,带来了生活的日常化、历史的个人化和城市的女性化,女性文学充满了人间烟火味和语言飞翔的灵气.  相似文献   
10.
走进历史隧洞的女性写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