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1.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简·爱》与基督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引用了不少《圣经》典故。它们作用于小说的四个层面: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衍生,主题的深化,风格的定位。这四层面彼此相关:情节衍生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深化离不开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衍生,小说风格是各方面细节的各方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探讨《简·爱》中的《圣经》典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欣赏乃至研究该小说。  相似文献   
2.
圣约翰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这部小说自出版,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评论家们持有不同的观点。这篇小说中的圣约翰形象在中国一直被当成一个反面的宗教人物。本文认为这既有文化误读的原因,又有《简.爱》文本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简.爱》这部小说自出版,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评论家们持有不同的观点。这篇小说中的圣约翰形象在中国一直被当成一个反面的宗教人物。本文认为这既有文化误读的原因,又有《简.爱》文本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乔叟一方面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生百态,热情讴歌冒险发财的商人,指责教会的腐败堕落;另一方面,他又执著于精神救赎,唯恐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影响自己获得彼岸的永生。本文通过分析《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宗教主题,试图阐明乔叟宗教观中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初黑格尔提出著名的"艺术难题"论,宣告艺术"终结"说。200年之后的今天,艺术在现实中的境遇似乎也在一步步地证实着黑格尔的预言。重新审视这个难题,通过对黑格尔提出难题的理论背景以及艺术的产生、艺术的本质,以及艺术在现实社会中的境遇等诸方面的分析,可以推论出当代艺术在艺术边缘化和各种生态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应该勇于突破自身狭小的圈子,站在更高纬度上关注自身,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甚至整个宇宙,勇敢承担起其精神使命,在拯救自身的同时也实现人类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6.
《权力和荣耀》中威士忌神父虽然违背教义,有着种种罪过,但是逃亡路上慢慢学会了怜悯与爱;中尉尽忠职守,成功逮捕了神父,却觉察出隐约的失落;在神父与中尉二元对立的背后是作家对救赎之路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1973年的弹子球》是一部寻找的小说。一方面叙述讲述了“我”和“鼠”如何努力摆脱异化.寻求人生的出口;另一方面叙述通过讲述这段往事。也在为自己现在的生活寻找出口。小说蕴涵着作希望人类通过写作获得拯救的美好心愿。  相似文献   
8.
刘洋风 《出版广角》2018,(15):76-78
晚清四大小说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中的诙谐文学涉及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折射出晚清的时代风貌.四大小说杂志的诙谐文学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们在内容手法上继承了传统的诙谐文学,又进入了诙谐文学发展的新阶段,在观念、内容各方面进行了革新,是文学史上不能忽略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
好莱坞的电影运作,可以从公共管理层,生产主体和观众来考察.基督教文化对好莱坞电影运作的影响亦体现在此.外在的公共管理层的制约则使好莱坞始终是主流价值观建构的一部分.教会失去了强制好莱坞影片的宗教伦理倾向的权力,但也可以软性的手段如影评、出资参与电影的商业生产等来使基督教文化在好莱坞影片里得到体现.好莱坞生产商始终坚持着对商业利润的追逐,基督教题材的电影得以拍摄往往是时代趋势下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观众则既有着被电影吸引的被动性,又有着不可预估的主动性.基督教信徒观众也是如此,他们的观影选择并不完全依赖于教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