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刘海章 《湖南教育》2004,(17):28-28
卡片学习法有什么好处呢?记录卡片资料并分类、接触、把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复习,符合记忆规律。卡片是人生积累的财富。试想,一个入宝山的人如果不多拾点宝回来,岂不遗憾?有的人终日在书山中跋涉,不拾回一点有用东西,点点好的感受都让溜走了,就像猴子扳苞谷,扳一个丢一个,到头来只剩下手中和腋窝中的那两个,岂不虚度光阴?可以说,卡片记忆法是知识海洋中捕鱼、装鱼的鱼船。记录卡片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整理、分类、把玩卡片,会增加学生的生活情趣,陶冶其性情,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热爱,增强责任心,成为一个能把握住自己的人。也许,学…  相似文献   
3.
方言腔调辨证是学习普通话进行方音辨证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方言腔调的区别,一是声音,二是语气。方言腔调辨正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声调为中心的包括连续变调在内的说话语调;二是以特定语气词的特殊发音为中心的语气。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表示“谁(什么人或什么事物)是怎么样”的句子。这类句子对一定的“人”或“事物”进行描述,表达描述者对所要描述的“人”或“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行为,存在或不存在某种后果的认定。我们把这类句子叫做“是”字认定句。长期以来,由于“是”字被认作判断词,使“是”字认定句淹没在“是”字判断句之中。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语音与方言语音之间的对应规律是学习普通话进行方音辨正的理论基础。语音对应首先是各方言语音与所从出的母语语音的对应(历时对应),反映方言语音对母语语音的继承和演变规律。其次是从出于同一母语的各方言语音之间的对应(共时对应),反应方言语音演变的差异性。普通话语音与方言语音的对应规律有两大类型,即数量类型和非数量类型。数量类型有“一对一”型和“一对多”型两种;非数量类型有量和值之分,其中既有整体对应和部分对应,也有同值对应和异值对应。  相似文献   
6.
楚先王熊绎当周成王时受封于楚蛮,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鲁庄公十年,楚文王六年)以“荆”见于《春秋经》,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鲁僖公元年,楚成王十三年)以“楚”出现于《春秋经》,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鲁哀公十九年,楚惠王十三年)春秋结束,计两百余年;以“楚”见于《春秋经》(《春秋经》止于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也有180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动了两个世纪左右的春秋楚国的国都在什么地方,楚学界至今  相似文献   
7.
对于诗,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从古至今,可谓人人爱唱,解释多样。表面看来,这些解释大体相同,若仔细推敲,多少还有些有差别。诗毕竟是诗,不是散文,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但应该考虑如何理解最恰当,这就应该探索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当时的环境。首先摘录江户中期的文人服部南郭的《唐诗选国字解》,他的解释如下: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床是睡觉的地方,看床前,月光照在地上一片白,好像霜一样。“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仔细一看并不是霜,抬起头来巡视远山,终于看到了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