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听了两位老师执教的同一节课:笔算乘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由于他们对教材理解和研究的深度的不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差别. 教师A的教学案例: (师创设情境,生列出算式12×3) 师:12×3=?请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约3分钟)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2.
一、去掉包袱,培养信心。,差生普遍存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因此转化差生的第一步就是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彼能为我亦能为]的念头,争取学习的进步。可通过一些名人成材的故事进行信心激励。如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上小学时是个差生,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发挥自己的特长,终生追求不辍,终于成了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在第七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我们有幸欣赏了特级教师朱乐平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真正感受到大师的人格魅力及高超的教学艺术。被大师的精彩演绎而折服。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职业学校要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学前教育事业需求。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下面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重视直觉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人的思维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所谓分析思维,就是采取逐步推理的方式,不断前进,最后得到答案或结论。它具有明显的阶梯性。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迥然不同,它不是按规定好的步骤前进,而是从整体出发,以熟悉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基础,带有跳跃性和试探性的一种思维方法。   在目前的教学中,对于分析思维能…  相似文献   
6.
在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差生转化工作是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围绕差生形成的几种心理因素,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矫正工作,在差生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简介如下,以就教于大家。 一、差生几种心理因素的形成 (一)缺乏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没有自信,就没有成功。体育竞赛最怕怯场。因为对自己丧失信心的运动员是  相似文献   
7.
一、填空题很简单,你一定会做。1.625千克=(())吨()24=(12)=(8)=0.3752.321的分数单位是(),减去()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得到最小的质数。3.在1、2、9、15、17、27这5个数中,()是质数,()是合数。4.在278、154、3172、3427这几个分数中,()能化成有限小数,()可以化成假分数。5.一个班有50人,其中被评为“三好生”的有14人,“三好生”占全班学生人数的()()。6.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米,2段是5米的(())。7.两个不同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5,这两个质数是()和()。8.一个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6分米,把它分成2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8.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有48个桃子和2只小猴。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很差。为了解决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间的这种矛盾,教材特意安排了许多插图。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推敲“插图”的意图,充分利用好插图,既不要为直观而直观,又要使插图发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而要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师生互动,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因精彩生成而变得美丽,使“非预设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1.善于利用即时灵机资源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正)方体的特征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和一些橡皮泥)搭长方体、正方体。于是,学生纷纷动手活动起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