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下,史料教学已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式,但是在史料的引用和运用中,很多老师缺少应有的价值判断,不研究,拿来就用,片面理解甚至曲解史料的学术观点,无形中混淆了中学生正在形成的价值观,导致对历史产生不当的价值判断。在引入学术史料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试以"唐宋变革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为例展开说明。  相似文献   
2.
近日读到石爱华老师的《与孔子同行——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复习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10期)一文,石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引用了《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段材料来说明孔子的长相:“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日:‘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  相似文献   
3.
看了《历史学习》2008年第7、8期合刊刊登的石玉中老师的《高考历史民谣类选择题解析》一文,对其中的第5和9题的答案和解析有不同的看法,特提出来,与石老师商榷。5.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说法: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  相似文献   
4.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认识问题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同。因此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重点培养学生不同角度审读和思辨问题的能力。2019年全国卷Ⅰ试题突出考查了考生的思辨能力,呈现出三大特点:重视学术新观点的引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重视对教材观点的突破,打破学生思维困局;重视对核心价值的引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据此,笔者认为中学历史应该构建以思辨为核心的学术型课堂,坚持引入学术新成果、创设思辨新情境,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思辨型教学,践行论从史出的史料式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高中历史学术型课堂借助学术研究的成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像史学家那样层层剖析,探析历史现象。这样的学史过程,可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具体表现为会读、会写、会问。一、"读":高中生要爱读书、会读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形成基本的历史感知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历史是人文学科,需要大量阅读,阅读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但是高中生学业重,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大量阅读。于是读哪些,怎样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术型课堂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认为高中生必须读好教科书和通俗性史学名著。教科书是学生手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料,是其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作为广东优秀省级名师工作室,陈洪义情思教育工作室致力于带领年轻教师丰厚学养,并通过教与学的实践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本刊选登的这组文章即是其成员围绕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高中历史学术型课堂范式的建构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811743)所做的多方探索,既有理论上的阐述,又有实践中的探索,呈现于此,以期给读者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中学扩招以后,各学校为满足教学需要.招进了很多青年教师,就我所在的增城中学而言,已达40%以上。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教学水平的高低,工作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探讨青年教师成长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要愿意长期留在三尺讲台上,都希望自己快快成长。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感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