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文章针对长期以来设计素描课程与结构素描混为一谈、在教学目的和方法等方面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和学科性的状况,提出应围绕基本的视觉元素——“形”——来展开教学,从而建立一个从形状到形体、形态、形象、形式等的循序渐进的“设计素描”课程体系的思路,以作为实际的课程教学参考,改变以结构素描代设计素描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从控制论的观点看,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广阔的对话领域。美学 和艺术也是如此。艺术中的美,无论多么典型,也是感性的;美学中的美,再具体 的描述,也是理性的。在宏大的美学理论体系的表述上,我们谈论美学,更多地 在谈论艺术的美,美学和艺术难以真正地靠拢,从而留下广阔的边缘地带。理性 的美学,应更多地和感性的艺术实践对话。  相似文献   
3.
刘能强 《成都师专学报》2001,20(1):45-46,50
关于中国画前途命运的焦点,目前集中在“笔墨”问题上。但无论是“笔墨等于零”论,还是“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论,都各有其偏执的地方。而对于现代中国画来说,“笔墨”的地位和价值,主要是其形式意义。通过对“笔墨”的工具属性、技法属性、形式属性的逐层分析,给中国画“笔墨”的本质属性以明确的定位。认清“笔墨”属性,是我们如何对待“笔墨”,并进而思考中国画“出路”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唐代佚名作品《游骑图》,无论是从绘画技巧,还是风格来讲,都可视为中国古典写实绘画表现鞍马题材的典范之作,与西方文艺复兴早期如鸟切诺等人的写实绘画相比,在鞍马人物形象的准确性与形体透视的生动性等方面的把握上,似乎具有更感人的魅力。可知中国古典写实绘画应是比西方更早掌握了如何通过透视缩形来真实表现客观物体的方法。尽管西方意义的科学透视法并不在中国产生,但那种中国式的视觉投影方法,曾经有力支撑着中国封建时代盛期的绘画写实艺术,那么,甚至在图像时代的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对其现实意义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画框的意义     
“画框”是艺术和现实之间的通道,是人类观赏现实的“窗口”,同时也为人类的精神生存提供了一片乐土,以此为平台,人类可以艺术地自由地把握世界。但现代艺术似乎正在消解“画框”,将现代的人们逐出艺术这片乐土,艺术化生态正在被严重的污染,艺术即需构建“画框”,以维护艺术生态系统健康正常地运行。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校园和谐文化氛围,而美术馆则是构建高校校园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高校美术馆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将高校美术馆打造成提高当代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平台,这应是新时代高校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我国高校走向世界,与国际对话交流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此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是一个新的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开放迄今三十年,三十年转瞬即逝,但对于中国新时期的历史进程来讲,却是变化巨大、成就辉煌的三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些巨大变化中,我国美术教育也从方针政策到学科结构、办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同时也因为这些变化,美术教育的办学规模、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等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前,中国的美术教育从总的状况来看,只是狭隘的传统意义的纯美术教育,一般只有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工艺美术等有限的几个专业。除专业美术学院外,后来的大多数普通院校的美术系科,都是以甚至更为狭隘的绘画为主的单学科教育。今天随着高科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对美术的社会需求以及相关行业的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我国美术教育积极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已发展为包括分门别类的现代设计等多学科的综合美术、大美术教育。其学科结构、专业结构都进行了大幅度适应性调整和改革,与纯美术相关的如艺术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民间艺术、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