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伙伴互助教育”一词来源于“同伴教育”,发源于澳大利亚,流行于西方国家。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在社会发展领域内广泛采用的培训方法。“同伴教育”是指:同伴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利用同伴互助的特性,我们提出了“伙伴互助教育研究”,尝试在同一个班级学生之间,以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组成学习伙伴的形式,希望通过小伙伴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他们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生审美创造素养的涵育是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依托审美能力提升而循序渐进达成的,而学习任务群的设计需要创设情境和关联的任务,推进学习过程。指向小学生审美能力进阶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需要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审美因子,以鼓励学生主动关联已有的审美经验,进行个性化的审美表达,最终催化审美能力在情境中呈现和进阶。  相似文献   
3.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每当唱起这首歌,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波光粼粼、碧波浩渺的太湖美景。湖上鸥水相依,湖边桃红柳绿、燕舞莺歌。  相似文献   
4.
项目化学习是综合相关知识要素、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践、强调学生持久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在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综合课程核心素养、学习内容、学校资源和学生生活,形成项目化学习的大概念;联结指向性、生活性、形象性的情境场域,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到新的实践情境;学生在大任务驱动下进行持续的探究体验,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欢乐的泼水节》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但是,对于江南的学生来说,傣族的泼水节离他们很遥远,很难理解泼水节在傣族人民心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切身感受到欢度泼水节时人们的浓浓的喜庆之情。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决定用“情境教学法”,把全班学生组成一个“小小导游团”,走入课文情境,以“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却和我预设的效果有很大差距。课后反思,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6.
老师们、同学们:新年的脚步正悄悄地向我们迈近,充满着震撼与不屈的2008年即将离我们而去,而充满希望与阳光的2009年就要来到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