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释“顾”     
“顾”,本义是“回头看”。《西门豹治邺》中“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的“顾”就是用的“顾”的本义。“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隆中对》)的“顾”,意为“探望,拜访”。“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的“顾”,意为“照顾”。都是用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2.
问题的提出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故历届高考,都把阅读和作文作为语文考核的基本内容。以86届高考为例,语文知识,阅读(语体和文言各半)和作文的比分为7:5。 高考语文阅卷,语文知识和阅读的评分,历来误差不大,随着命题向标准化的靠拢,这两部分的评分,将更易于接近或达到科学化。惟独作文,不仅评分难以标准化,而且误差相当大,不能较为准确地评定考生的写作能力;不利于高等院校选拔合格的新生。鉴于此,我们不揣谫陋,拟就高考作文评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改革评分办法的构想,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广大语文工作者的思考与研讨,使高  相似文献   
3.
《察今》开门见山以设问提出:“上胡不法先王之法?”语文教材对此句注作:“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胡,何,为什么.前一个法字是动词,取法;后一个法字是名词,法令制度.”如此解释这句设问,联系下文的回答,我以为不妥.综观全文,《察今》用设问提出的论题是:“国君(上)为什么(胡)不能(不)取法(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先王之法)?”而不是“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不”不等于“不能”,  相似文献   
4.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册《文言句法的一些特点》一课,论述了文言里的被动句式,常用介同“于”来表示;也常在动词前面用“受”或者“见”.接着有这样一段话:“必须注意,‘见’还有另一种用法.‘冀君实或见恕也’,“见”用在别人(君实)的行为(恕)前面,只起表示客气的作用,这就不是被动的用法(着重号是笔者所加).”无疑,“冀君实或见恕也”句里这个“见”字的用法,不是被动用法;然而是否“只起表示客气的作用”呢?我认为,这个  相似文献   
5.
“相”字,《说文》解释为:“省视也,从目从木.”本义是“看、审视”.如“相机行事”,即:察看机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办事的意思.又引申为“辅助”.如“吉人天相”,“天相”即“天助”.这里,“相”都是用作动词.另如:“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的“相”,是用作名词.不论“相”字用作动词或名词,均读第四声xi(?)ng.  相似文献   
6.
视觉体验:传统地道,演绎视觉焦点用创意向消费者传达的关于"香"的信息在工艺上,古法小榨传承1918年古法技艺精髓,所用花生原料按古法烘炒,并精控炒温,选取了花生最佳产香温度,方得难以超越的熟炒花生香。然后使用小榨机小批量压榨,只取初榨花生油精华,并传承古代低温沉降的过滤方法,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滤  相似文献   
7.
贾谊的《论积贮疏》(高中三册)里有这样一段话: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这一段话,各种选注本包括中学语文课本都在“犹可哀痛”后用的是句号,而不是逗号.这样就将本来一句完整的话断成了两句.这种断法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在“犹可哀痛”的后面只能用逗号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