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择吉民俗之性质、特征与长期传承之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择吉民俗源远流长,至今传承不辍。择吉民俗的基本性质是敬顺天地,按自然规律行事而非完全的封建迷信,但其中有许多迷信成分。择吉民俗具有赤裸裸的功利性、亦俗亦术的神秘性、泾渭杂陈的理论性、化内涵丰富的全息性,以及主观与客观、科学与迷信相杂糅的复杂性等化特性。择吉民俗之所以长期传承,有化和心理方面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是我国择吉民俗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对湖北、甘肃两地出土的秦筒《日书》的研究,可见战国时期择吉民俗已较为流行,择吉理论已较为完备,择吉流派已出现。战国时期的择吉民俗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对后世择吉民俗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战国时期流行的择吉民俗也体现了我国择吉民俗功利性和亦俗亦术的主要特征以及以敬天顺时为宗旨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我国各地宗族活动日益兴盛。广西博白县黄峭山公祠筹建过程的事实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认识当代宗族的性质、宗族与族群、宗族与国家的关系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弼士个人的经商之道,与桂中龙头客家人开埠创圩,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共同说明: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一业为本、多业发展,诚实经营、艰苦创业,善于学习、增强素质,发挥优势、勇于竞争,内部团结、尊重他族,以诚相待,互利共赢,是客商拓殖发展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5.
善恶报应是我国古代社会普遍信仰的思想观念。上自威威赫赫的天子诸侯,下迄浑浑噩噩的娼妓乞丐,其不信者甚少。对这样一种思想观念,我国学界几乎众口一辞,肯定它是封建迷信。古籍整理者每因所点校史籍中夹杂有善恶报应的内容而引为遗憾。善恶报应究竟是封建迷信还是别的什么?我觉得大有讨论的必要。我认为,善恶报应是一种宗教观念。本文试从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区别、善恶报应观念的特点,以及对当时和后世社会的影响略加讨论,聊作引玉之砖,就教于学界方家。  相似文献   
6.
在广西客家聚居区中,有不少以"那"或"盘古"为名的社坛。这类社坛的存在与祭祀习俗,蕴含着我国民族交往与融合的重要规律——对他族、他族文化尤其是宗教信仰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真诚尊重。汉族将南方壮侗族群的盘古神话纳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对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作用甚大。  相似文献   
7.
灵川县毛村黄氏客家文化之特质与变异情况都很明显.数百年的漫长岁月,为了适应生存环境,他们改变了自己的语言,其它文化文化特征也发生了些许变化.但他们对祖宗的崇拜、对宗祠的讲究、对土地的崇拜和地龙崇拜、对灵石的崇拜和那标致的石门墩,以及勇于开拓、敢于斗争的精神等等,这些,如同客家人身上流趟的客家血脉,永不变异,可称为不变之客家文化基因.此即毛村黄氏现存文化状态所体现的客家文化之变与不变之特质.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史载资料详细地论述了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已存在了因果报应思想及佛教传入后它又怎样溶合了佛教的六道轮回学说,同时,也论证了中国古代报应思想与佛教学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汉代,以“三合”及“生旺”等为代表的五行理论已完全成熟,这一理论成为包括择吉术在内的传统术数的理论基础。由于择日办事世风之炽烈,两汉时期出现了建除家、五行家、堪舆家等多家择吉流派,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择日专历,最后导致择吉日书与历书相结合,使汉代成为我国择吉黄历草创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分析宋代杀婴、弃婴习俗甚为普遍的根本原因及由此而产生的恶果,指出这一现象的产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杀人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