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玲自幼和母亲相依为命,她家里贫穷。母亲勤劳节俭,每天从早忙到晚,但也只是仅仅能够维持生活。小玲很懂事,也很爱她的母亲。她发奋学习,希望长大能有一番作为来回报她的母亲。她的班主任是  相似文献   
2.
刘雪颜 《教书育人》2013,(12):73-74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和圆两种形状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有方有圆,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个性和色彩。所谓“方”,即工作的原则、准则和制度。所谓“圆”即工作的策略、技巧。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理想的班级管理艺术,应当是方圆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具体地说,应在以下四个阶段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多情100分     
学完《鸟的天堂》一文,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鸟的天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有的学生选择演读优美语段来表达;有的学生选择吟诗来赞美;有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小玲自幼和母亲相依为命,她家里贫穷.母亲勤劳节俭,每天从早忙到晚,但也只是仅仅能够维持生活.小玲很懂事,也很爱她的母亲.她发奋学习,希望长大能有一番作为来回报她的母亲.  相似文献   
5.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一边悠闲地骑着自行车,一边哼着: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啊……  相似文献   
6.
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味蕴藏在朗读里。朗读是教学语文的根本大法,丢掉一个‘读’字,几乎什么都不会有了,包括‘人文性’。"教学中,我们应创设美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情意绵绵的朗读中读活文本,读出诗情,读出画面,品出诗味,感悟诗韵,使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语文香。教学《山雨》一文,我巧引学生读文想画,品味雨声,体味雨景,读出醇美的语文香。  相似文献   
7.
刘雪颜 《广东教育》2011,(7):113-113
[案例一]巧用“比喻”,理解概念 小学阶段里,各类型的数学概念所占比重较多,学生难于抓住数学概念中的本质,容易出现对概念理解含糊不清,意义不明的混淆现象。比如说XX数位时,又说成XX计算单位。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三借芭蕉扇》一文时,有部分学生认为孙悟空是"借"扇,有部分学生认为孙悟空是"骗、抢"扇。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围绕孙悟空是"借"还是"骗、抢"芭蕉扇进行精彩辩论。正方组认为"借",反方组认为"骗、抢"。  相似文献   
9.
我正津津有味地和学生们玩“猜字游戏”,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指导朗读。突然一句“老师,我有发现”,打断了我的思路,只见李辉把手举得高高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