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院校教师心理问题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韵琴 《文教资料》2007,(13):32-34
心理问题、心理危机始终是困扰教师队伍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面临诸如职业教育的产业化、新课程体系的改革、新的人事改革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所受的压力是空前的,因此心理问题在中等职业教师队伍中最显突出,相当一部分老师深受其累。文章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中一些人所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表症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形成职校教师各种心理问题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干预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职"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是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命题.文章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为研究范本,从旅游管理的专业要求出发,界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的职业角色.再以教师的职业能力、专业技术等级为要素,构建集职称、学识、技术、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为量化指标群的新型旅游管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为综合制定涵盖各个专业和学科的高职"双师素质"教师的资格认证标准作基础性探索.  相似文献   
3.
功能主义是上个世纪20年代诞生的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派别,主张现代化的生产设计和资源开发要以资源特质为凭借,强调部分和整体的协调,追求产品功能的多元化、内蕴彰显和设计唯美性。近年来,长株潭各种水体旅游资源开发形式粗放,资源的原生自然形态美和内蕴品质缺乏设计感和实用性,无法形成品质旅游产品。尝试从功能主义视角对长株潭水体旅游资源的特质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深度开发长株潭水体旅游资源、打造水体旅游品牌产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国内“双师型”教师概念及资格认证标准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双师型"教师的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的界定,主要的表述形式有三种,即"双师型教师","双师素质教师","一体化教师"。而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标准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标准盛行。通过对当前各种"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研究和归纳,形成了"行政标准"学者标准"及"院校标准"三大代表体系,并对三类标准的典型标准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5.
高职旅游资源学范式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韵琴 《教育与职业》2007,(18):122-124
旅游资源学是高等职业旅游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在许多地方的高职院校,这门课程仍沿袭普通高校的学科体系开展教学,没能突出其实践性,加上缺乏合理的教学范式,教学始终没能走出传统基础理论教学范式的老套子.文章提出探索新的以实践为基础、以应用为根本的适合高等职业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范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及综合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6.
导游人员是旅游过程的核心人物,他们的职业素质对整个旅游活动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导游队伍建设方面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忧心的现象,如“宰客”、狂拿回扣等。本文从我国导游队伍建设中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来透视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导游人才素质培养领域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探究,提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路与对茕。  相似文献   
7.
导游队伍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游人员是旅游过程的核心人物,在整个旅游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我国导游队伍建设方面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忧心的现象.列举导游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提出杜绝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NPM是管理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核心理论价值是经济、效率、科学和理性。论文利用AHP-Delphi(层次和德尔菲综合法),从高职学院发展规模、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成果绩效四个因素集18个核心因子对市场经济建设背景下,对NPM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实践特质进行评价,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变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导游人员是旅游过程的核心人物,在整个旅游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我国导游队伍建设方面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忧心的现象。列举导游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提出杜绝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内涵 在课程论中,根据以理论为中心还是以实践为中心,可以把课程分为两种基本的模式,即学问导向模式和实践导向模式.这里所说的"学问导向"和"实践导向",不仅仅意味着课程中应该包含更多的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还意味着整个课程框架应当以"学问"为主线,还是应当以"实践"为主线,这就是"导向"一词的内涵.课程的哪些方面体现出"学问导向",或是"实践导向"呢?至少应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以学科分类还是以工作任务划分为依据来确定课程门类;(2)课程结构展开的起点是理论知识为认识过程,还是实践知识为认识过程;(3)课程内容以普通文化知识、理论知识为主体还是以实践知识为主体;(4)以知识本身的逻辑为中心还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5)以认识过程还是实践过程为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要方式;(6)以书面形式还是产品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在这六个问题上的不同选择,便形成了"学问导向"和"实践导向"两种完全不同的基本课程模式,而这种不同的选择,是由各自不同的目标所决定的.在不同类型的教育中,由于课程目标不同,理论知识与过程在课程中也就不可能处于同等地位,而必须有所侧重.而这也正是教育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