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青少年时期,其最大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强又是激励学生探索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  相似文献   
2.
在同学们的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犹如和风,犹如细雨,犹如闲云,犹如轻烟。任作文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从以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推行国内外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跨国修读学分互认是基于学分制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化、开放式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高校跨国修读学分互认起步晚,发展不均衡;跨国学分互认尚缺乏相关法律及配套政策支持;学分设置及质量考核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文章借鉴国外跨国修读学分互认的典型模式及其特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对中国高校跨国修读学分互认机制及实施路径进行制度设计,并从政府和高校等层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制定统一的学分设置标准,构建校际学分互认平台;推行融合互联网的"学分银行"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务管理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长知识、学习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的优化。 1.针对知识的衔接性设计启发性的问题 任何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主动地寻找答案。如在教小数除法时,先复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计算100.1÷25,(2)回答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然后导入新课100.1÷2.5,提出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教育的功能概括为培养人才、提高素质,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促进社会发展,那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改善教育过程,就是在政治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了。笔者认为,更新教育观念,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