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新四军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当时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中的一个。它包含四明山、三北(余姚北、慈溪北、镇海北地区)会稽山、浦东、三东(鄞县、奉化、镇海三县东部和定海)等五个区域。总面积达二万余平方公里,人口四百余万。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正式创建,始于1941年5月浦东部队南渡杭州湾,挺进浙东三北敌后,经历四年的艰苦斗争。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中共为力求避免内战,执行“向南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同教学过程的认识规律存在着一致性,唯物史观就是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去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因此,用唯物辩证法去指导历史教学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兹略述几点如下: 一、历史与现实我们学习历史,除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外,就是总结历史经验作为现实生活的借鉴。所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王夫之说:“所贵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说明学习历史  相似文献   
3.
(一) 镇海在宁波之东,东濒东海。自秦至隋,均属句章县辖。唐武德年间属鄮县,代宗时设望海镇。后梁时置望海县,是为镇海建县之始。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78年)又易名定海县。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因昌国(今舟山)改称定海,遂改原定海为镇海,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1785—1850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杰出的民族英雄。他主持的“虎门销烟”壮举,作为近代中华民族反侵略英勇斗争的序幕,已被镌刻在天安门前烈士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上。林则徐因禁烟被革职后,曾来过宁波镇海,并在镇海军营度过了短暂的三十三天。他在镇海的这段生活,也表现了他是一个无愧于时代的,有远见卓识的爱国者和改革家。一林则徐出身寒门,早年曾受到近代今文经学进步思潮的影响,因此比较懂得国计民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中外古今的历史教学状况证实,历史教学的基本社会功能,其共通性是和国情息息相关,并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历史是一定社会的国情记录。要了解中国国情,应充分利用历史教学这块得天独厚的阵地,进行国情教育,以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是历史必由之路。而故乡情最易引起每个人的思想感情,笔者认为乡土史教学可视作国情教育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上,我党与国民党曾有过两度合作,也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两度合作,都大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而两次大的战争,都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创伤。为此,我党总是一贯主张以和平民主方式来解决两党间的争端,不愿诉诸武力。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提出的“和平民主新阶段”的设想,以及为争取实现此设想而进行的“重庆谈判”、“停战谈判”和建议召开“旧政协”等斗争,乃是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争取和平解决两党争端的一次最大尝试。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今天我们认真总结其正反两面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特别是争取实现第三次的国共两党合作,集中全民族力量,振兴中华,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 在四面受到敌、伪、顽重重围困的东海一隅,中共创建了浙东抗日根据地。关于创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和策略,拙作《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的战略依据和斗争策略》一文中已有概述。(《宁波师院学报》1990年第一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史》1990 ·5复印).本文拟对浙东抗日根据地命运所系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和浙东党政干部团大队的北撤,以及同北撤相关的一些主要问题,作一点探讨,以求教于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