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研究目的和编制原则本课题运用教育评估理论,根据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结合上海地区幼儿园工作的实际,编制一套对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力图对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了解,并为制订教养工作计划提供依据。为使评估指标体系能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幼儿园工作的指导性以及幼儿教师使用的可行性,本研究在选择评估指标时遵循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对教育科学研究的管理,促进本市的教育科学研究取得更大的成效,按照《上海教育科研管理暂行条例》的要求,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于1998年3月~4月对上海市教委1995~1996年两年中批准确立的部分市级研究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这次检查采取书面反馈和听取汇报相结合的办法,在汇总书面检查材料,收集有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到各区县进行了14次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运用判断“时间整点”特点为内容的测试活动,探讨了对幼儿智力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区”进行诊断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合幼儿年龄及心理特点的智力测试方法,能够区分出幼儿智力的两种发展水平。测试结果证实了六岁左右幼儿的思维从总体上看具有具体形象性、需借助动作、抽象逻辑思维出现萌芽和幼儿智力发展差异普遍存在的特点。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现有发展水平上,而且还表现在即将发展的区域中,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利用科学的测试手段,正确把握幼儿的潜在发展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养工作,使教育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一结果也从侧面实证了维栗茨基的理论,并使他的理论在幼儿教育的实际中得到深入。  相似文献   
4.
四至六岁幼儿数量均分的实验研究劳南怡,郭其芳,周国芸,许佳眉从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均分是幼儿很普遍的活动。即使只有三岁的幼儿也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伴之间进行离散数量的均分。他们采用的是“给他一个,给她一个”的方法(如分饼于、分玩具入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少独生子女在家里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一旦进了学校,就无法适应有秩序、有要求的学习生活。上课的时候,他却想着玩游戏;做作业时却在折飞船。如果孩子把应该遵守的制度看作是老师的管制,这种心理状态对他的学习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习惯于按要求做事,做要求他做的事,而不是他高兴的事,这是入学行为准备的内容之一。可有些家长对这一点的认识还不足。如,吃饭时孩子还在玩玩具,母亲一边说:“把玩具收起来。”一边伸手抢过玩具。看起来目的达到了,不过却放过了训练孩子执行命令的机会。再比如,母亲叫女儿吃饭,女儿回答“来了”,却继续在玩洋娃娃。母亲忙着自己的事,过会儿想起来了再喊一声,女儿回答“马上来”,这样重复好几遍。孩子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就会渐渐养成不听大人话的习惯。恰当的做法是,与其一遍遍地提醒,还不如听到第一声“来了”之后就放下  相似文献   
6.
如今有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其实,孩子任何的行为和态度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就幼儿的劳动内容来说,并不像成人一样一定要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幼儿的劳动观念也具有其年龄和心理特点。在国内外有关幼儿劳动的研究资料中有“劳动活动的调查”、“劳动习惯的培养”、“劳动技能的传授”,却很少看见有关劳动观念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为了鼓励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探索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本市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科学依据、政策建议和实践经验,同时也为了充分发挥本市各级各类学校中广大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及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织了本市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参加本次评选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时间界限为1995年6月至1998年6月三年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