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
节奏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有规律的反复,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一种有规律性的表现方式。教学过程中,节奏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节奏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这是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最直接、最易感受到、较低层次的表现。我们知道,对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有:规范,准确,流畅,抑扬顿挫,优美,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等等。其中流畅,抑扬顿挫,优美,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就是我们这里所讲的节奏美的表现。所以,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规范、正确,还应做到有变化、有起伏,体现节奏美。教师语言呆板、沉闷,没有变化,自然体现不了课文本身的节…  相似文献   
2.
支点。古希腊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_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来。”这话听起来有意思,问题的关键在于_这个支点怎么给,给在什么位置最_省力、最方便。我们歌唱中的支点_通常是指气息的依托、支持。同样也存在一个位置问题,支点给对-了,事半功倍,声音既饱满又轻松;-支点给错了位置,则会弄得费力不-讨好。正确的支点位置应该立在横,隔膜处,它是由歌唱时横隔膜及两肋向外的扩张与小腹的往里“兜”-之间的对抗所形成的。这种气息的。支托是整个歌唱系统中的动力所,在。为此,要把握声带闭合点与共鸣…  相似文献   
3.
包玉姣 《广东教育》2007,(12):31-33
声乐演唱的"乐器"的隐蔽性,决定了歌唱学习是一个需要反复思考、琢磨、实践并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致、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的过程.笔者力图用大家熟知的点、线、平面、空间的概念来阐述抽象、神秘的歌唱原理.  相似文献   
4.
西方儿童艺术教育有两大影响深远的派别,一是立足于儿童发展的工具论,二是立足于"艺术学科"发展(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的本质论。工具论将艺术教育视为发展儿童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工具;本质论关注儿童对艺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二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儿童"生命"的遮蔽问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艺术与儿童生命的关系,以儿童真实完整的生命为源头和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儿童艺术教育的旨归。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高校美育依然没有作为独立学科得到应有的地位与相应的学科建设。这一现状首先源于人们对于高校美育观的认识偏差。长期以来,人们对美育的认识各执一词,要么将美育视作德育或情感教育,要么把美育等同于美学理论的教育或艺术教育等等。美育与道德教育、艺术教育、情感教育、美学教育、审美教育等范畴之间的关系一直纠结不清,这种认识的偏差严重制约了我国美育学科地位的确立和构建。本文拟就美育同上述教育范畴之间的关系作出辨析,以还美育一个真实的面目和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声乐教学主要采用个别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应教其它学科教学更直接、更充分。笔者针对目前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行医"现象,分析了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将"行医"与"施教"进行了多方位的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教学观以实现声乐教学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艺术是儿童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情感的表达使儿童艺术成为必要,而形式的创造则使儿童艺术成为可能.文章以儿童绘画为切入点,从情感与形式的角度来探讨儿童艺术发展,将儿童艺术发展分为情感与形式浑然一体、自觉运用形式表达情感、运用形式表达情感能力进一步发展三个阶段,并阐述了三个阶段中儿童艺术的情感与形式的具体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10—12日,由南京师范大学、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及中华美学学会美育学术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儿童艺术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第一届全国儿童艺术教育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本次盛会邀请国内外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领域知名专家有:全球华人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席、台湾师范大学的郭祯祥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学前教育学学术带头人、美育学博士点主持人滕守尧教授;  相似文献   
9.
苏珊·朗格在其<艺术问题>一书中,始终强调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形式,艺术是人类的内在生活客观化、对象化.并用"艺术抽象"、"逻辑类似"等概念解释对于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中情感与形式相互转化的具体过程这一艺术哲学中的难题,这为她的艺术理论体系逻辑上的自足画上了圆满的句点.可是,朗格并没有详细论述其"艺术抽象"、"艺术知觉"产生的心理机制,不免会让人产生类似"为何这样的情感会抽象成这样的形式""为何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艺术知觉会自然地使人们经验到某种情感体验"等一些关于艺术形式之表现性产生缘由的疑问.  相似文献   
10.
情感的表达使艺术成为必要,形式的创造则使艺术成为可能.儿童由于受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限制,往往通过艺术形式直接表达情感.儿童情感与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经历了情感与形式浑然一体、自觉运用形式表达情感和进一步运用形式表达情感三个阶段,这是儿童主客体从互渗状态走向相互独立的必然结果.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不同阶段儿童情感与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状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