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是农村学龄人口减少、税费改革和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的现实选择,也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追求教育公平、规范教育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尽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但在调整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家长不理解、村民不支持和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应成为解决这些困难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所衍生的子问题。我国"外发后生"型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的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的边缘地位和业已形成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是审视和思考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时必须直面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3.
华灵燕 《教学研究》2007,(3):207-210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所衍生的子问题.我国“外发后生“型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的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的边缘地位和业已形成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是审视和思考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时必须直面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分流与教育公平的含义 教育分流,即对人才实行分流培养的教育活动。教育分流可分为内分流和外分流两种主要模式。内分流是指在普通教育阶段,在一所学校内通过能力分班、兴趣分组、课程分化和个别化教学等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分流教育,以促进他们的兴趣、爱好、知识和才能向不同的专业方向发展。外分流是指教育系统根据社会分化需要和个人的意愿及条件,把受完一定基础教育的青少年学生有计划、分层次、按比例地分成几个流向,分别接受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以帮助他们实现合理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民办高等教育筹资困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以来,逐渐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增加了高等教育供给.与此同时,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也面临着生存性、发展性短缺,制约着民办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本文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筹资现状入手,分析民办高等教育筹资的困境,并重点从政府和民办高校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困境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一、教育分流与教育公平的含义教育分流,即对人才实行分流培养的教育活动。教育分流可分为内分流和外分流两种主要模式。内分流是指在普通教育阶段,在一所学校内通过能力分班、兴趣分组、课程分化和个别化教学等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分流教育,以促进他们的兴趣、爱好、知识和才能向不同的专业方向发展。外分流是指教育系统根据社会分化需要和个人的意愿及条件,把受完一定基础教育的青少年学生有计划、分层次、按比例地分成几个流向,分别接受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以帮助他们实现合理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当前,我国劳动就业中高技能人才的分布呈现出数量短缺、结构失衡的特征。人才观念陈旧、教育投入不足、培养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是主要因素。应多措并举,扩大我国劳动就业中高技能人才的规模和比重,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是农村学龄人口减少、税费改革和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的现实选择,也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追求教育公平、规范教育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尽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但在调整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家长不理解、村民不支持和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应成为解决这些困难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动人口家庭化现象日益突出,大量处于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儿童随父母进入城市。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14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劳动力2430万人,随父母进入城市的6岁~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有6  相似文献   
10.
华灵燕 《贵州教育》2011,(13):7-8,14
教育分流是对人才分流培养的教育活动。教育公平主要指"平等对待平等的,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因此,教育分流并不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然而,我国现阶段教育分流的实践当中却出现了种种不公平的现象,应正视这些不公平的存在,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