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化学教学中所进行的演示实验,一般可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做法:一是先进行演示实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并作出结论。另一种是先向学生讲清楚实验的装置,操作步骤,告诉学生应该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然后用实验证实这些结论或原理。现在就两种不同的演示做法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的既定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往往使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常按照一定的习惯方法和思路去分析物质及其变化,去回答或解决有关化学变化的现象及其原因。如果学生能灵活运用这一思维规律,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在学生学习化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思维定势还有消极的一面,表现在思维定势的“惰性”和“功能僵化”,削弱思维的调节作用。不仅妨碍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和发展,而且有时会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面,是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获得鲜明、清晰的印象,透过现象认识和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及其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