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3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经常听一些老师上完一节课后气愤地说:“这节课我原来设计得挺好的,但课堂上学生偏偏不配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真是节外生枝,让我恼火!”是学生不配合老师,还是老师不关注学生?笔根据平日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经常听一些老师上完一节课后气愤地说:“这节课我原来设计得挺好的,但课堂上学生偏偏不配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真是节外生枝,让我恼火!”是学生不配合老师,还是老师不关注学生?笔者根据平日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学段的升高,口语交际栏目设定的主题逐步向思辨性转变,形式包含了劝慰、演讲、辩论等,这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强的思辨意识。教学这类主题的口语交际,需要紧扣2022年版课标在“表达与交流”所设定的目标定位:“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请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