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高校更名既有积极影响亦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体现在可提高学校知名度,进而招收更加充足质量更高的生源,引进优秀的人才助力学校发展;经过不断的发展和积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会得到提升,获取更多的办学资源,学校的知名度会继续提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高校的健康良好发展。消极影响体现在高校更名不当造成高校名称辨识度低、高校名称原有品牌效应丧失,不但割裂了校友和母校的情感纽带,影响高校办学资源的获取,而且不利于学校内涵发展,不利于高等教育布局。为规范高校更名,避免高校更名的消极影响,高校和政府都应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由于出现了诸多问题沦为学生口中的"水课"。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研究N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发现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课程考核流于形式、与专业教育间存在冲突等问题。建议高校优化课程内部结构,强化课程的系统性;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通识课程考核标准,重视过程性评价;增加通识教育课程所占学分的比例,将通识课程纳入各项考核,实现通识教育课程由"水课"到"金课"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在按新机制发展过程中,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拓展就业渠道,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从创业的意识、知识结构、能力与技能、心理品质等方面,对独立学院特色创业教育模式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后疫情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秉林  南晓鹏 《教育研究》2021,42(5):108-11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后疫情时代党和政府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形势.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普及化阶段,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教育治理方式、教育国际化等都面临新的挑战.在新发展格局下,普及化阶段的高等学校如何适应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应对常态与应急状态下教育治理模式的转变,如何创新教育国际化模式以应对"逆全球化"的挑战,成为后疫情时代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必须反思的紧要问题,也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