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国际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中的教条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存在;独立自主的愿望在大革命实践中也已存在,但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尚无能力摆脱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只有对中国革命进行科学的总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独立自主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二日,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凯歌声中,诞生了上海特别市市民政府,虽然它的生命是短暂的,前后仅仅生存了二十四天,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四月十四日,被白崇禧派兵查封,这个新生的政权就给反革命的魔爪扼死了。但是它是在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条件下,工人阶级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一次尝试;也是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在半殖民地半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邓中夏、周恩来、恽代英、瞿秋白等二十人。大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职工运动等议决案。会议成立了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委员会由李立三、刘少奇、项英、刘华等人组成。一九二五年二月一日,小沙渡内外棉八厂工人因反对日本资本家开除中国工人,而首先罢工。中共中央组织专门指挥这次罢工的委员会,指定邓中夏等同志负责,并要求上海党部全体党员,全力以赴。(当时上海党员有百余人) 二月四日,刘华同罢工工人代表商量罢工条件,由沪西工友俱乐部代表工人向厂方提出。内容为:一、以后日本人不准打人;二、增加工资二成;三、第八厂辞退的工人须全部复工;四、承认俱乐部有代表工人之权;五、罢工期内工资照付;六、以后职工非犯通奸斗殴等事者,不得无故开除。同时把这些要求印成传单,发给各厂工人,酝酿总同盟罢工。另一方面劝导工人等到八、九两日领到工资后开始罢工,以保证罢工后工人的生活费用。二月九日,内外棉东五厂、西五厂、七厂、八厂、十二厂首先发动罢工,七千多工人冲  相似文献   
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的精髓,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刘少奇一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唯心论、形而上学等错误思想和行为作不懈的斗争。在纪念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之时,我们要学习、发扬这一精神和思想,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1992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采纳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简称“权益法”),全文共9章54条。它包括总则、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利、法律责任、附则等重要内容。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实施“权益法”至今3年,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正确分析和判断国内外的局势的前提下制定的。经过20余年的实践,证明其是强国富民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政策是直接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共产国际无论从起义的目的,政权观念,还是从暴动的策略,工人的武装,以及暴动成功后的一系列策略与斗争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失败与成功,与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国际政策攸切相关。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并取得节节胜利。盘踞于五省的孙传芳撕去中立伪装,露出反革命的面目,增兵江西准备与北伐军作战。8月底,苏联顾问加伦考虑在北伐军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蒋介石统治中国22年中曾三次下野与复出,这决不是孤立的偶然事件,而是各个历史阶段尖锐的社会矛盾斗争的结果,反映了国民党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暴露了蒋介石玩弄政治权术的阴险面目。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正确分析和判断国内外的局势的前提下制定的,经过20余年的实践,证明其是强国富民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创立于一九二四年五月。它的肇建,对大革命时期军事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很大贡献,为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造就了一批著名的军事干部。它的某些制度,也为以后我军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在国内以至世界革命军事史上,具有卓越功绩,特别是政治教育方面的成效是值得研究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