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我们十分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学生亲自探索事物,即所重视的是主动地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句至理名言启迪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优化课堂结构,促成课堂效率的提升.课堂结构的优化,关键在于落实教学的一切方法、手段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探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层次地释疑解惑,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提炼、整合、消化和吸收的目的.那么,如何优化课堂结构,造就一个有活力高效的数学课堂?我认为一个活力高效的数学课堂应以问题为点、兴趣为线、以思考为面、以应用拓展为体而形成的一个综合体,它更以学生主动、生动、互动为骨架,以知识难易适宜、新颖有趣及教学信息的互通无碍为血肉的数学课堂.针对这一教学问题,结合我多年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科“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探索中的新课题.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了切实的落脚点,研究性学习虽然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着手点却是转变教师教的观点和行为方式.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这话题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老师是数学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动性,才能有力促进数学的有效教学。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搭建各种情境平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那就是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设计情境,让学习热情动起来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从而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间形成一种不协调状态,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是通过"设疑"引起认知矛盾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①问题要小而具体;②问题要新颖有趣;③有适当的难度;④要有启发性.例如,在七年级教学概率时,首先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师拿起一块硬币抛起来,硬币又落下,问学生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为什么?引起学生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了本节课要探索的问题.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