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夜空的脊柱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纽约市度过的.当时我住在布鲁克林区的本森赫斯特街上,我极其熟悉我的左邻右舍,每一幢楼房,每一个鸽棚,每一个前廊后院,每一片空地,每一棵榆树,每一条装饰漂亮的栏杆扶手,每一条运煤斜槽,每一堵玩中国手球的壁墙,上述种种以一座叫做罗佑的斯第尔威尔的砖墙剧场质量最好.我认识许多住在这里的人,例如布鲁诺和迪诺、罗奈德和哈威、桑迪、伯尔尼、丹尼、杰基和米拉.但离我住的地方不远,就在第86街靠近铁路的那个汽车声嘈杂的地方,是一个令人奇怪的、我从未涉足的禁地.当时对我来说,那里就像火星一样神秘莫测.  相似文献   
2.
很多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很好奇,爱动脑筋,引起思考的、有洞察力的问题层出不穷。为什么月亮是圆的?为什么草是绿的?梦是什么?你能挖多深的洞?世界的生日是哪一天?为什么我们有脚趾头……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物理学或其他领域的科学家竟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呢?这里所说的不仅是为《科学美国人》写文章(它是提供给科学爱好者和其他领域的科学家阅读的),也不仅是教本科生入门课程,而是真正尽力通过报纸、电视、杂志和对一般公众的讲演,来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0年12月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卡尔·萨根逝世4周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卡尔·萨根的宇宙》一书,并成为“哲人石丛书”中的一本,此书是萨根博士60岁生日的演讲精粹,现摘录其中一节。 人类的每一种文化都把自身看成是处于宇宙的中心——现在就让我们先来考虑一下这个重要而又令人悲叹的事实。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觉得那很清楚:回到狩猎、采集者的年代,那时还没像当今时代晚间有电视看,有那么多的娱乐节目。所以在熄灭了的篝火余烬旁边,人们徒有仰观群星的消遣。为什么?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便是星辰的熠熠闪亮。今天,人们却生活在饱受化学污染的天空之下,光线污染也无处不在,我们几乎已经忘记了,夜晚的天空曾是多么的美妙。那不只是美的感受,它也自然而然地使人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  相似文献   
5.
1996年,卡尔·萨根去世了,科学界因此失去了一位最有创造力的研究者和善于表达的代言人。萨根作为世界一流的天文学家和科学活动家,其科普作品的“含金量”无须多言;而其作品所体现的透彻的哲理性、厚重的历史感和异乎寻常的洞察力,更是科学文化史上的奇迹。享誉世界的科普大师阿西莫夫之所以推崇萨根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科学普及家”,其原因亦盖出于此。试想,有多少科学家愿意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科普写作和教育方面?在科学界,科学家不搞研究搞科普创作是为人不齿的。而卡尔·萨根在专心科研的同时却让更多的人走进了科学的殿堂,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2006年,时逢卡尔·萨根逝世10周年的忌辰,我们从萨根生前付梓的最后一本书中选取了部分章节,以飨读者。“卡尔讲的题目是宇宙,而他的课堂是世界。”全世界所有受到他的写作、讲课和演说感染的人,都将长久地深深地怀念他。  相似文献   
6.
但是,当我们一直具有的缺点与其破坏能力相结合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空前的整个星球范围内建立一种新的道德现。  相似文献   
7.
科学幻想小说的最大好处之一,是它能将读者尚未知道或难以接受的知识,点点滴滴地、或明言或暗示地传达给读者。如《他建造了一幢畸形房子》中,海因莱因介绍的对理解未来发展顿有用途的四维几何知识,对于许多读者来说可能还是头一次见到;  相似文献   
8.
不时地,我会非常幸运地给幼儿园或一年级的班级讲课。其中很多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尽管好奇的倾向多一点,怀疑主义的倾向少一点。他们很好奇、爱动脑筋,引起思考的、有洞察力的问题滔滔不绝。他们显示出极大的积极性。我被问一些连续的问题。他们从没听说过什么叫“傻瓜式的问题”。但是当我和高中高年级的学生交谈时,我发现情况不同了。他们记住了“事实”,但总的来说,发现的喜悦,事实背后的灵魂,已经离开了他们。他们失去了大部分好奇心,仅获得了很少一点怀疑主义。他们担心提出“傻瓜”问题;他们愿意接受不充分的答案;他们不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希望     
科学告诉了我们关于人类、生命、我们的星球和宇宙的起源、本质和命运等最深刻的问题。……科学发达,确实需要思想的自由交流,其价值观与事事秘而不宣的价值观水火不相容。科学绝不改变自己的原则,即,科学本身没有特别的有利之处或特权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