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阿Q正传》问世之前,虽然精神胜利法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已普遍存在,但是谁也没有提起过它,谁也不在意。人人习焉不察,听之由之。《阿Q正传》一发表,不少人惊悚了,不少人栗栗危惧了,不少人惶惶然了,更有不少人因鲁迅的这一振聋发聩的发现而引起了深省与反思。后来,“阿Q相”、“阿Q主义”、“阿Q精神”之类以阿Q的名字来命名的特殊词汇广为流传开来了。它们的神髓与内核,都是精神胜利法。十九世纪时有位理论家说,莎士比亚“剧本中有许多东西,可以作人类心灵方面的新发现;他的文学活动把共同的认识推进了好几个阶段”,并认为“这就是莎士比亚所以拥有全世界意义的原因”(杜勃罗留波夫《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认识《阿Q正传》的价值。《阿Q正传》开掘出来的这种当时在社  相似文献   
2.
在科举制度的毒害下,许许多多知识分子的灵魂被诱损了。《王子安》里所淋漓尽致地描写的,是一个名叫王子安的书生欲登龙门而如醉如痴的丑态,这是一幅封建士子畸形精神状态的绝妙讽刺图。还没放榜呢,王  相似文献   
3.
一 这个集子收录了从魏晋迄至晚清的二百五十余则古代笔记作品,加以注释和评说。选文绝大多数出自笔记专集,共一百三十多种。 所谓笔记,首先指一种文体。这类文字写什么均无不可,而且叙议抒情纷披杂出,但以记叙琐事趣闻者最为习见;篇幅长短随宜,而短小的居多;虽有写得庄重谨严的,大半则是信笔为之,不拘一格。如果把数十百条笔记汇编起来,就组成了笔记专集,于是笔记又成了一种著述体制的名称。北宋的宋祁,首次以笔记一词为其随笔杂录之书命名,以后便被用来  相似文献   
4.
一在鲁迅的散文中,多数都有一个人物“我”出现,这些作品,从第一人称角度展开叙事。这个“我”,在回忆性的或怀人的作品中,无疑就是鲁迅自己。但在《野草》集中一些以梦境为主要内容的篇章里,则不一定(如《颓败线的颤动》等);也有时,“我”则分明另有所指(如《腊叶》中的“我”,是指关心作者的青年们)。  相似文献   
5.
一在《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著名杂文里,鲁迅交替运用了记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法。文章以记叙为主,记叙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抒情是从记叙中自然导引出来的感情流泻,议论则是对所记叙的事物的分析和评价。由于文章是在白色  相似文献   
6.
鲁迅散文的语言是质朴、简练而又富于表现力的。质朴是美在一种天然的形式中的流露,看上去似乎没有经过任何雕琢一样,但美的语言哪有不经过精心的艺术加工的呢?只是,高明的艺术家善于将他的匠心在天然的气势下潜藏起来罢了,好象技术卓绝的雕塑家并不在他的作品中留下斧凿之痕一样。鲁迅散文的语言十分精粹、十分简练,也是由于他作了精心的加  相似文献   
7.
革命回忆录《潘虎》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下面略淡几点。艺术地展现生活事件的独特表现形态生活中的事件,各有各的表现形态,有的平平常常,为人们所习见,有的却是充满了偶然性,甚至可以说是奇特的。《潘虎》中所描述的一个党的地下工作者的际遇,属于后者。它虽然富于传奇色彩,但是它能从偶然中表现出必然,能从奇特的际遇中揭示出生活的真谛,因此也是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一涉笔成趣、幽默诙谐是鲁迅作品的艺术特色之一。埃德加·斯诺在《鲁迅——白话大师》(见《鲁迅研究资料》第4辑)中说:“在鲁迅几乎所有作品中都突出地表现了他那‘笑’的天才”,他善于“把讥消、讽刺和微妙的幽默结合起来。”斯诺的感受是符合实际的。这个特色在鲁迅的散文中也表现得非常突出。大约由于鲁迅曾经激烈地批评过林语堂所提倡的幽默的缘故,有人就以为鲁迅是不赞成幽默的。这是一种误解。林语堂办《论语》杂志提倡“幽默”之初,鲁迅曾亲自为其撰稿,以示支持,他那篇连标题也颇有滑稽感的《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便是发表在《论语》半月刊第十三期上的。这篇纵意  相似文献   
9.
卢今  林怀兰 《科研管理》1994,15(4):49-53
本文就我国军工系统现有产业的高技术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现有产业的生产技术研究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并从生产技术开发要以自主开发为主、生产技术的主攻方向是微电子和自动化、模具是高技术产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三个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一)孔乙己生活在封建社会行将土崩瓦解的清朝末年,他是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一生的遭遇是十分悲惨的。在小说《孔乙己》里,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发生在咸亨酒店里的几个生活场景——那有限的几个生活场景是充满了喜剧气氛的。正是在那充满了喜剧气氛的场景里,我们看到了孔乙己那辛酸悲惨的活剧。孔乙己始终是遭人嘲弄的,在周围人们的哄笑声中,我们看到了他那“身材很高大”却显得十分卑微的身影,窥见了他那迂腐可笑的思想性格和空虚的灵魂。孔乙己之所以常常遭到人们的嘲笑,主要是由于他自身的畸形,同时也是由于社会的病态。小说并没有停留在叙述孔乙己可悲可笑的故事上,作者自始至终紧扣住对孔乙己所受的思想毒害进行探索,并且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