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言语非流利是指在速率、韵律、词语序列上有标记的部分,包括各种非流利停顿、重复、填充语和自我修正。在二语习得中,大多数非流利现象都反映了言语计划压力,是二语水平欠佳的表现。近期研究发现,非流利现象并不都是由于言语困难所致,它还有可能是一种互动策略,以达到引人注意或引起听众的回应为目的。语法学家运用现有句法理论,甚至增加新的句法规则将非流利纳入语法可以解释的范围。语音学家认为话语的声学特征和音韵信息在非流利的检测和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语言学家发现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的学习者在非流利出现的类别和频率上存在差异。语用学视角将非流利现象看成一种语用策略,涉及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互动。对二语学习者来说,非流利的语用视角对其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否定是日常话语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根据前人对“元语否定”和“语用否定”的研究对语用否定进行再界定:语用否定是语用意义中的否定语义,具有极强的语境依赖性;然后依据语境分类对这类标记性否定现象进行重新分析,指出动态性的言外语境在语用否定理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语用发展研究主要是通过考察学习者实施的目的语言语行为,分析语言/语法能力、语用迁移、语用输入/学习环境、语用教学以及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动机、态度、社会心理距离)等因素对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与对言语行为的生成与理解的研究相比,对中介语语用能力发展的研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未来的二语语用发展研究应在认知语用的框架内,拓宽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更新研究方法、增强研究结论的解释力,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建立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用以指导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码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语码转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语言学领域,其在语用学视角下的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却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本文对语码转换的语用学领域的一些理论作以总结介绍,指出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码转换研究是从动态的角度揭示语言使用的过程,它将会提供一个包括语言、社会、认知和文化在内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5.
现时关联是否是英语动词完成体所具有的内在语义特征,这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过去时和完成体中都存在现时关联的现象;但现时关联是完成体固有的语义特征,而过去时中的现时关联只在一定的语境中体现出来;现时关联与语用含义是两种不同范畴,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语料库作为一种语言实例的集合,为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了解和研究真实语言的渠道。小型语料库课堂检索是以语料的真实性和学习的发现性为理论基础,它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备课、制作精确的词汇、语法教学大纲和词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词语搭配、词语比较、纠正用词失误;还可以编制即时课堂自测练习。小型语料库检索为英语教学逐渐由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自主的启发式教学方式转变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语境是语用能力的一个核心要素,传统上对语用能力的理解多为静态的语境观,过度关注语用行为的形式与策略,忽视了交际的动态性特征以及语用能力的认知内涵。本文基于认知语境的动态性特征,认为语用能力是在语言交际中,交际者能够依据明示语境经过认知加工提取出相关的缺省语境,不断顺应或重新建构认知语境,从而产出合适话语的一系列反应。它包括语用知识、语用意识和语用表现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