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的推进已逾十年,并被逐渐纳入课改必修课程。但在认识上,普遍存在把研究性学习神秘伪圣、功利盲目、片面趋同的问题,背离了课程设置的初衷,也成为研究性学习很难向更深层面发展的阻碍。本文拟从批判的角度,对上述问题作番冷反思。盲目性。一是质量意识不明确。重学生参与的广泛与体验,而忽视学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在高中的开设,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但实施以来也出现很多问题。本文从责任意识的缺位、学科指导的失衡、师道尊严的式微、精英教育的偏颇等几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角色失衡的问题做一些冷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理论依据1 .系统原理。“实验”把训练序列点放在完整的系列的形式中去研究。在内容上 ,它囊括了作文课堂教学设计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的策划和要求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文课堂设计的独特体系 ,并且充分地体现现代作文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精华 ,使之不再是某个层次和方面或某个流派的“部分”设计。“实验”根据系统论原理 ,明确“序列训练点”是同一系统中的子系统 ,把它们“结合”起来 ,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按教学文体归纳出 4 8个“序列训练点”———作文知能美育点 ,并且把每一个“结合点”放在一定的序列之中形成系统 ,…  相似文献   
4.
任何科学都有严密的科学体系,作文训练也不例外,它的体系建构不仅有较多的主观因素,而且更具内蕴性。作文训练体系内在规律的隐性特点正体现其科学性的难度。作文训练作为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决不能无计划地、随意地进行,而应在其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指导下,做到有序地练、有效地练、渐进地练,使整个训练过程具有可操作、可评价、可怡情的特点。为此,结合作文教学实践,我在作文训练的指标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作文训练应抓好三个指标,即规范指标、质量指标和速度指标。现简要阐述如下: 一、规范指标   文章的规范性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生问:“老师,怎样阅读?”我回答:“阅读要敢于‘突破’。”生问:“能不能具体点?”我给他讲,阅读要讲三个“突破”: 一曰“观念突破”。主要是突破一些不被同学们所认同的“阅读”观念。因为,从阅读的本质上讲,只要是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的学习活动,都应该被称作阅读,所以观念突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写促读。写作前可能有一定的借鉴性阅读,这实际就是一种广义的阅读活动。2.读思结合。读而思,思而读,读思结合,  相似文献   
6.
初中刊2003·11【设计说明】这是一篇美文,应引导学生初步懂得审美。学习重点是对作者思想情感和心灵感悟的体会、对自然山水诗情画意的审美。整堂课以品赏“画美”、“乐美”、“诗美”带动全篇。【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课前板书课题、作者。标题中的“记”表明该文应属于哪一种文体?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创设学习氛围。学生进入文章所展现的艺术氛围,想像画面。2.学生齐读,读后就每一段的内容及本文中心进行概括,邻桌间讨论,教师订正。明确:第1段,引出飞泉亭。第2段,写别处观瀑的缺憾。第3段,写峡山胜景。第4段,写峡山观瀑的便利。第…  相似文献   
7.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卫东 《甘肃教育》2007,(9X):24-24
为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给课堂教学引进源头活水。笔者结合《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的教学,谈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继承和发扬诗教传统,对倡导诗性教育、建设诗性课程及构建诗性课堂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诗教传统的文化积淀,探究诗性教育的内涵,努力开展诗性课堂的建设工作,能从本质上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文章从理念层面、模式层面、操作层面探讨开展中小学诗性课堂的建构工作,希望通过教育诗性的介入,激发教育活力,全面提高师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公民应是认知、情感、行为和谐发展,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颖、科学和现实的方针也渗透伍朴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把“人”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积极创设舞台,  相似文献   
10.
苏宠盛  卢卫东 《视听》2016,(5):99-101
介绍一种可以在理论上进行证明,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的新型防雷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