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教育   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文章列举了关于"六经"的三种主要排列次序,以探讨<易>居"六经"之首排列次序的形成过程,并追溯其形成的原因.认为<七略>以<易>居"六经"之首与当时汉代的整个学术背景及刘歆本人的治学特点有关,这也是后人以<易>居群经之首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
鳌峰书院是福建清代四大书院之一,是清初程朱理学复兴的重要基地,对福建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强烈的"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不仅培养了众多的封建士子,更为中国向近代化转型作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作为清代著名经学家的阮元,著述繁多,但其最有功于后学的莫过于他所主持校勘的《十三经注疏》。迄今为止,阮刻本《十三经注疏》仍为读经者首选的读本,其所附之《校勘记》,仍为研经者不可不看之作。然而该书虽为善本,也仍有一些不足之处,读者不可不明。  相似文献   
4.
《毛诗序》是先秦至两汉诗经学的一个总结,其中《诗大序》可以说是先秦至两汉第一篇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专著。《诗大序》的内容可以分为三方面:一为风化说,二为诗言志说,三为六义说。这三点体现了汉代诗歌观念的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榕台两地的文化交流、深化海峡两岸之间的联系,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联合台湾高校,于2014年4月23日在台北召开了第三届闽都文化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实践大学联合主办,海峡两岸近一百位专家学者参与了会议。到会的嘉宾有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汪毅夫,闽都文化研究会会长练知轩,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现任董事长张镜湖、校长李天任,台湾实践大学董事长谢孟雄及其夫人林澄枝、校长陈振贵,船政大臣沈葆桢、丁日昌、魏瀚的后人代表沈冬、丁远超与毛观岱。闽都文化研究会以会长练知轩为队长,组织了一批一流的专家学者到台湾参会,  相似文献   
6.
明确定位是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乃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辩证统一。具体而言,就是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设计、质量评价标准等多方面,都应贯彻学术性与职业性并重的基本理念。不仅如此,还应结合学术前沿的探索与职业发展的预判,引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何振岱因受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自青少年起就信奉佛教。其佛学思想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其一即世俗信仰的礼佛祈安;其二是与僧友多有交游,有诸多诗词唱和,常怀方外之想;其三是三教融合,以儒学戒慎修身为指归。何振岱的佛学思想,是人间佛教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汉字改革与钱玄同有着重要的关系,他是"五四"时期的国语罗马字运动及简化字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中国近代的汉字改革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因素,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远观"诗,今人多认为它是王维的作品。后经学者考辨,它实际出自禅林。从禅籍的语料来源再往前追溯,此诗又可能源自唐代俚语。禅林素有以俗语证禅的传统,"远观"诗从民间进入禅林后广为传播,并衍生出丰富的禅趣;禅趣化后,它又从禅林反哺民间,对世俗生活及文学创作产生影响,并体现出俚语、禅趣、诗性三线并进或交融的情况。这一生动具体的个案,展示了古代僧俗两界话语互动的良性关系,反映出宋元以来佛教的世俗化、平民化及禅宗话语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的发展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