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古汉语以敬谦称谓为主的社交指示语在言语交际中占有极大比重,帮助说话人更好地达到"以言行事"的目的,从而使礼貌最大化,体现了中国儒学思想"卑己尊人"的传统价值观。Langacker(2002)认为,语用学中规约性的成分,例如指示语,应视作语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认知语法的情境植入理论(Grounding)出发,敬谦称谓的选择是基于说话人对同一场景的不同识解(construal)的,体现了说话人以自己为参照点,对言谈双方心理距离的概念化过程。心理距离极大地影响了说话人对社交指示语的选择,从而体现了礼貌程度的增减。  相似文献   
2.
汉语个体量词"坨"、"枚"、"只"等在现代汉语,尤其是网络语言中异化使用的现象值得关注。在认知语言学E.Rosh的范畴化原型理论,G.Lakoff的理想认知模型(ICM)理论,R.W.Langacker认知语法的情景植入理论视野下对其进行分析,这种语言现象是被修饰名词范畴典型成员向非典型成员扩展的结果,其前提是人们头脑中关于该量词的理想认知模式的共享。从语法角度看,个体量词异化搭配的语义生成和联结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层级性的过程,量词和其修饰的名词之间的搭配是通过依存成分凸显的次结构和自主成分凸显的语义侧面之间的阐释和被阐释关系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个体量词的语义泛化现象大量涌现,新兴的量名结构扩大了个体量词的称量范围。考察发现,个体量词的语义范畴是围绕原型构建的,范畴边界的模糊性是其语义泛化的前提,称量对象由范畴典型成员向非典型成员扩展是泛化的途径,人们头脑中对该量词理想认知模式的共享是泛化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家Rosch(1976)认为,我们是依靠基本层次范畴而得以认识世界和解读世界的,这些基本层次范畴能让我们付出最小的认知努力而收获最大量的信息。在基本层次范畴层面上的思维活动主要包括完型感知(gestalt perception)、意象的形成(mental imagery)和动觉功能(motor movement)。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基本层次范畴词都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动觉功能,能够产生不同的动态意象(motor image)(Langacker,2004)。而基本层次范畴词动态意象的突显奠定了名动转化的心理意象基础,可以给这一常见语言现象一个崭新的认知解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