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课例简析】教材第12页的例4、例5,是在学生学习了”求和”、“求剩余”的简单加减法应用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为后面将要学习的“比多”、“比少”加减法应用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看图列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数与和的关系,学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并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培养其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有幸再次聆听吴正宪老师对课标修订的专业解读.吴老师就数学课标中"数与代数"领域中关于数概念下分数概念建立中分数意义的理解这一个点展开,引领一线老师理解修订课标. "实验稿"关于分数概念的要求:"(第一学段)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第二学段)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2011版的描述是"(第一学段)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第二学段)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参见例26);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相似文献   
3.
有幸再次聆听吴正宪老师对课标修订的专业解读。吴老师就数学课标中“数与代数”领域中关于数概念下分数概念建立中分数意义的理解这一个点展开,引领一线老师理解修订课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