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使用综合指标和农业产业化趋势指数,对江淮分水岭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显示,江淮分水岭区域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但区域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面板数据回归结果表明,农业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城镇化、教育以及收入水平与江淮分水岭区域农业产业化呈正向关联性,城镇化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业产业化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促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要素的合理结合是推动江淮分水岭区域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和助推器。文章基于我国2015—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熵权法,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维度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在指标测度基础上,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文化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稳健性检验下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文化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具有明显区域差异性,在东部地区的影响作用远大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鉴于此,文章提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引导东部地区主动帮扶、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加强学习借鉴,促进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等政策建议,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动能。  相似文献   
3.
采集1995—2015年中国数据探讨了进口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结论表明:进口贸易结构并没有导致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助推了产业结构偏离合理化的方向;在进口贸易中,需要适当减少初级品的进口份额,基本稳定中间品的进口比重,鼓励国内生产、创新,尽量减少对资本品的进口依赖,适当增加消费品进口比重,以满足国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高外资进入的技术门槛以及城市化水平有助于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安徽省2000—2016年面板数据,使用熵权法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进行了综合测度与评价。结论表明:安徽省农民收入在数量层面有所提高,但在质量层面变化十分有限;各区域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指数围绕均值上下波动,但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城镇化、经济制度变迁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础设施促进作用不明显,财政支持力度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包容性绿色增长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要求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采集2000—2016年安徽省地级市数据,多维度选取指标体系,使用熵权法对包容性绿色增长进行了综合测度。研究表明,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变化平稳,围绕均值小幅度波动;地区内部以及地区之间经济增长指数、社会公平指数、民生福利指数、绿色生产指数以及环境保护指数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教育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制度变迁和城镇化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为农民收入增加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理论层面详细解析了数字经济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理,并基于2004—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论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这一促进路径是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市场规模扩大实现的。进一步的面板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即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速度加快。为此,各地区应加大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破除制约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堵点,逐步消除市场壁垒,推动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