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历史文献的特点和中国历史文献的概况,总结了用历史文献重建气候序列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使用历史文献时应该注意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环境意识调查分析环境意识是人类意识中与环境有关部分,包括人们对自身和人类生存环境及行为取向和社会心理等[1]。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2]。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野外实习面临的安全问题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经验,针对实习中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0~2009年《人民日报》中环境新闻报道的数据统计,运用Excel软件对《人民日报》10年内环境新闻报道的内容类型、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环境报道的建议。研究表明:环境新闻报道内容的类型在丰富,新闻问题逐渐多样化。环境新闻报道的时空规律明显。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的新闻报道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提高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5.
史兴民 《软科学》2014,(1):101-105
利用秩和检验方法,以陕西省彬长煤矿区为例,探讨了居民属性对环境行为的影响;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居民自然环境感知、社会环境感知、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矿区居民的环境行为意愿较弱;不同属性的居民其环境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居民的自然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社会环境感知对环境行为意愿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形成性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全面评价教学效果。以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地貌学课程为例,根据地貌学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降低了终结性考核的比例,把形成性考核分为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小组讨论、室内实验和室内实践教学五个方面,并限定了各个考核项目的比例。研究结果可为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形成性考核是一种全新的考核模式,对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高的专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具有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文章以地理科学(师范)专业课程为例,针对地理科学理论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特征,参考不同课程的课程性质,将地理科学专业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综合课程,针对每一门课程提出详细的形成性考核指标及其所占比例,制订出最终的形成性考核方案,并对各个考核指标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管理,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以期深化教学效果,达到使学生个性、共性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地貌学是一门认知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运用较好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为此,从地貌学教学手段、授课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地貌学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地貌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