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日趋加大,办学水平亦得到相应提高。然而,由于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及受制于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民办高校在行使管理权的过程中与其学生权利发生了较多的冲突,这些冲突的合理调适,将促进民办高校的持续、快速发展。文章在对民办高校法律地位、民办高校管理权权源以及管理权与学生权利冲突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调适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原则指引。  相似文献   
2.
老舍的话剧《茶馆》就其主题而言,学界有“埋葬三个时代”、“凭吊被旧时代葬送的美好事物”和“批判国民劣根性”等三种比较流行的说法。仔细地研究这部经典,结合作者创作《茶馆》的原意、创作思想变化历程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我们认为老舍创作这部内容横跨半个世纪的作品,其文本本身在批判国民劣根性的同时,更多的是从民族性格潜在的力量挖掘中,去寻找民族振兴的理想之路。《茶馆》的真正目的是想振兴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和复兴民族大业。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诚信教育,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道德素质、诚信品质关系重大。然而,近年来在大学生群体里出现的如恶意欠贷、考试作弊、简历注水、工作违约等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作为大学生引路人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民办高校研究型学生管理已日益显示出它对人才培养的重大作用,但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者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者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研究探索的能力、创设情境的能力、引导发现的能力、研究实践的能力和科学评价的能力,才能适应民办高校研究型学生管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影响深远,至今也受用。本文我将从"教学做合一"来谈一谈对陶行知先生思想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实践评价机制的成因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实践评价是对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的价值判断,它既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对高等教育实践具有导向、激励、调节和监控等功能。针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实践评价机制存在的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方案欠科学等弊端,认为应该尽快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标准和评价组织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参观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提升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旅游客源市场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通过分析上海历年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的需求特征,研究和预测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在人数、区域、季节、交通、住宿等方面的市场定位特征,提出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在营销重点、区域增量、整体形象、营销效果、网络预售、政策优惠等方面的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定位与办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定位关系到办学规模与层次,办学特色则涉及到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和自身发展。两者统一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具有什么样的教育竞争力,以及如何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进步服务。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定位的必要性积极推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为什么要定好位?这是因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又面临着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是民办高等教育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重要关口,以后怎样发展,既要考虑战术上的问题,更要考虑战略上的问题,而发展定位关键就是发展观、发展理念、发展思路以及发展方…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能不能成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许多人把这一本来非常复杂的问题简单地处理为"挫折有利于成才"的公式,甚至认为"一个人经受了挫折必能成才".于是,使用大量中外名人名言或经受挫折而成才的事例来证明,仿佛经受了挫折必然能成才.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样的论证方法未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