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建第一个"少年班",到90年代"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到2009年"拔尖计划"的启动,35年来我国高校培养学术英才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多样选拔,集中成班,系统培养"的基本模式,以及"少而精、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和"拓宽、强化基础,倡导早期科研训练"的基本路径。展望未来发展,要真正解答钱学森的"世纪之问",造就一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还应当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其一,造就学术精英的努力应当始于本科而又不限本科,重视造就拔尖人才的长期性与整体性;其二,关注学生发展,自主选择,重视个性化发展机制的完善;其三,拓展"基础",训练思维,重视学术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论优质高等教育之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优质高等教育的核心在于对教育质量的关注,而衡量优质高等教育的尺度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4.
在科技的推动下,远程教育、虚拟知识社区、MOOC等形式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成为了教育界的关注焦点,而在实践过程中,它们也遭遇了诸多困难与障碍。同时,随着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风潮的兴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看到了其可能会给教育领域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本文揭示了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网络学习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前景。首先总结了区块链的基本技术特质与优势:去中心化账本、智能合约以及数字通证,接着论述了高校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建设中所遇到的阻碍,随后分析、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及阶段性:知识共享、知识共建以及形成无边界的学习网络。最后,总结认为:基于区块链技术,人们能够打造一个功能丰富、安全可信、公开透明的网络平台,从而建设一个无边界的高校网络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人文现象,其中既包括客观现实,也包括价值和意义。它的变革和发展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从赫尔巴特创立教育学至今,教育理论的科学研究方法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影响了教育学的独立性与科学性。因此探讨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自觉加以运用,对于促进我国教育的学术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学地位与作用的提升,人们赋予了大学更多的期待。文化是大学之魂,本文拟从学生、教师、大学本身、社会和国家等方面人手,对大学文化进行多维度的认识和解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