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1.
α系数可能会高估或低估单维测验的信度,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可以更好地估计单维测验的信度。本文介绍并比较了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估计单维测验信度的4个信度系数:合成信度、最大信度、RΛ系数、RT系数,并通过比较,推荐应用者在不同的情况下,用合适的信度系数估计单维测验的信度。  相似文献   
2.
合成信度能比较准确地估计测验信度。本文通过模拟研究,比较偏态分布下三种计算单维测验合成信度的置信区间方法,发现Delta法与Bootstrap法得到的标准误差别不大,但用LISREL输出的标准误与Bootstrap法得到的结果有很大差别。根据比较结果,文章推荐用Delta法估计偏态分布下单维测验合成信度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3.
用合成信度能比α系数更准确地估计测验的合成信度。本文用模拟研究比较了两种估计多维测验合成信度置信区间的方法,结果发现用Delta法通过近似计算得到的标准误,与Bootstrap法的结果差别很小,而且比Bootstrap法简单得多,因此推荐使用Delta法估计多维测验合成信度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4.
为了编制大学生课堂参与问卷,首先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结构式访谈,将大学生课堂参与确定为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维度;并编制了大学生课堂参与预测问卷。对551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堂参与问卷的模型结构与数据拟合良好。通过对α系数、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的检验,表明大学生课堂参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堂参与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和专业差异。该研究表明大学生课堂参与问卷是研究大学生课堂参与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当代人才智力测评在国际上已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使用和修订经典智力测验和发展新测验相结合,注重理论导向,注重成功智力的测量,注重动态测评,情景化评估,大力发展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国内智力测评虽然仍相对落后,但国内的智力测验也正走向智能化、动态化、多维化。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中国大 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贵州省三所高校中苗族、侗族大学生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 明:不同性别、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心理健 康存在显著性差;不同民族、父母不同文化水平和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存在显 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学习压力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焦虑在其中的中介机制。方法:采用学习压力量表、中国中学生焦虑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18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学习压力与焦虑呈现显著正相关(r=0.51,p<0.01),学习压力与幸福感呈现显著负相关(r=-0.37,p<0.01),焦虑与幸福感呈现显著负相关(r=-0.38,p<0.01)。(2)焦虑在学习压力对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12。结论:学习压力可以直接影响幸福感,也可以通过焦虑来间接影响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本科生学习过程及其规律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我国3所分属不同层次的高校为对象,选取3所高校2002-2005级共3000名本科生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本科各学习阶段之间的影响会随着间隔时间的拉长而减弱,相邻学年间的影响力大于非相邻学年间的影响力,各学习阶段之间是关联与影响的,大学第一学年在整个大学生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学习过程规律在不同层次的高校、不同科类、不同性别的本科生的学习中均会发挥作用,但其具体表现形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社交焦虑在社会排斥与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网络消极情绪体验的调节效应,使用社会排斥量表、社交焦虑量表、网络消极情绪体验量表与网络偏差行为量表对8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社会排斥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2)社交焦虑在社会排斥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消极情绪体验调节了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段路径。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国际化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而区域化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经途径.文章在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区域化的内涵及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在国际化背景下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